未来十年的白酒、看懂了海油的什么、宋城演艺、长坡厚雪、理念的价值、价值投资1.0的闭环(S...

用户头像
Student黎大卫
 · 广东  

企业研究

1. 未来十年白酒会不会不行?

群友A:引用视频:“白酒未来会不会不行了?”

Ai转译:“全世界最牛逼的 IP 是谁?是谁啊?迪士尼吧,迪士尼的标的有多大?迪士尼一年的收益,它的利润跟茅台相比,你看看在中国的营收。拉布拉布才才做几年了呀?在网上刚火了两天,刚有人采访说河南首富,大家都大家都高潮了,你会发现这两天出现什么情况了?哎呦,我都没法去说,你们真的是,看到网上是什么就是什么,迭代,我告诉你,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到30岁40岁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要工作。

酒是他获得快乐的最简单的方式,我可能少喝一点,但是我告诉大家,无酒不欢。可能是你没到那个岁数,你很难理解一群男的为什么为什么喜欢喝酒?每天晚上喝2两,自己郁闷的时候一个人喝,有朋友了跟朋友一起喝,虽然喝的不多,不能像过去那么狂了。但是我告诉大家,对我来说,我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就是喝酒,工作忙碌之外就是喝酒,没有那其他爱好了。所以我们不是一个世界,你以为是拉布啥都替代不了我。知道吗?他还不如我跟个女主播刷个礼物来的开心呢。兄弟,就这个意思啊,不要把拉布拉布跟茅台放在一起,他们从来都不是的,年轻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力军。

永远是这样的,我年轻的时候觉得世界是我的,后后来我走上社会之后,碰完壁的时候,我发现年轻,这个世界是50岁的人,是40岁到60岁的人,根本就不是年轻人,年轻人有什么话语权呢?你看看中国最有钱的是不是年轻人?根本不是年轻人,所以年轻人没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没有消,年轻人等到老的时候,他开始慢慢慢慢相信这个世界的东西,根本不是他主宰的。”

酒是快乐的一种载体,有几千年历史了(DS:夏朝就有),不会因为一个禁酒令就消失的,Think big Think long。

2. 看懂了海油的什么?

群友A:引用我的文章:《(全文17000+字)投资中海油必须注意的13大风险清单【第二期】》

群友A:深夜读大卫的文章,太棒了哈哈,虽然看完我还是看不懂海油,但依然觉得看大卫的文章很过瘾。真心推荐大家多去看看这些客观真诚的文字,看不懂海油也好,但是可以看看大卫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我觉得也很有收获。老唐的文章也是很好的,我也很喜欢看

:想借这篇文章说明一下自己对懂海油的看法,第一是懂其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研究长长的坡厚厚的雪,看单位投入的盈利赚回来的现金是不是很多,护城河够不够宽,海油的商业模式我觉得已经很满意了,垄断+利润率优秀

:第二点企业文化,海油一向奉行低成本文化,人均收入不错,对员工不错,每年两次分红,分红的比率低一点,但是股息率还很不错,企业文化我没找到特别差的企业文化,所以这一关也算过了

:最后一点是黑天鹅或者灰犀牛,这一点确实没看得很透,有几大黑天鹅和灰犀牛在前面等着,新能源的超预期发展,采油技术进步,世界范围内特大油田的发现,这三个一样受采油成本限制。最后一个就是海油是央企,未免可能要做特殊贡献,将资本支出用在效益相对没那么高的地方,这是无法预期的。我对这几点还有点担忧,但都有自圆其说的一些解释,有影响,但影响没那么大。所以大伙可以看到我特别喜欢写中海油的风险。

:除此以外,不确定性用安全边际来解决,我觉得海油安全边际还行。

:段:'懂'并不是能看到未来一切的'水晶球'。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很不错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指的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对未来现金流影响深远的风险,以及未来现金流。

3. 宋城演艺

群友A:引用文章《分众传媒宋城演艺的垄断都是伪垄断》

群友A:文章内容:“最后,我跟阿段的看法类似,站在5年、10年后看,电梯里的信号肯定是越来越好的,手机屏幕的吸引力肯定是越来越强的,消费者减少看电梯屏的时候,记住的品牌自然减少了,品牌商请第三方调研公司测算的时候自然满意度下降了,愿意付出的广告费自然就会缩水,分众还想每年涨价10%可就难了。现在20倍市盈率的分众可并不便宜,需要拿出20%的净利润增长业绩。”

群友B:这个人不知道有没有去看过宋城的产品,他的分析逻辑有严重问题,他有替代品的思维把原有企业的差异化能力和优势全否定了。按他的逻辑茅台也没有护城河,喝酒也可以喝王良液,打广告可以不选分众,可以选抖音。一个节目只看一次不会看第二次,所以千古情没有优势。那他有没有想过,庐山去一次就不会去第二次,那这个IP为什么一直会在。

群友B:千古情演艺给观众提供的视觉和体验价值和其它休闲项目有是差异化的。

群友C:肯定有,但稀缺性和可持续性不够。自媒体+Al时代,观众的期望值高了

群友B:有些事想不通的,不要急于否认,就拿分众来说,已经好几年就有人谈人们坐电梯不看广告。可是分众业绩受影响了吗?再去看看消费品做品牌的,那个不去分众打广告的。

群友B:你看过千古情吗?千古情是实境演绎,一个能做到全球前三的演绎剧,就这么下了一个定义。

群友A:我看过桂林的千古情,实在一般。当然个人口味有差异

群友B:宋城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是很好的,它的问题是管理层经营问题。

群友C:没现场看过,也没什么期待

群友B:看实事,编一个剧可以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播,这是多么复利的产品。那些演员都是普通的牛马,又不需要高薪。我要说的是宋城的模式至少好过所有的电影制做公司。

群友D:我看过三峡千古情,老实说还是不错的,不过呢,应该也不会去第二次

群友B:我们不在太感性,最重要还是要去看数据,一个剧被买了多少人次。每年是不是能都买。

群友C:我看过井冈山实境演出,感觉也挺好的,但对再看一次没期待了。用老巴的逻辑,给你200亿,能不能砸出另一个宋城?

群友E:千古情和景区绑定的,这一点具有唯一性。宋城的演艺模式比电影制作公司的模式好,电影公司搞不好某天演员就塌房了,这种节目可以演10年、20年,虽说游客最多看一次,不过景区在,应该有人看。印象刘三姐演了20年,还是有人看。印象刘三姐的母公司破产抵债了,债主不舍得查封这个节目,毕竟一直在源源不断的赚钱。不过说到10年后,这种模式是不是仍然流行,就不确定了。除了到景区看景点,吃喝玩乐需求还是需要一点。

群友E:不知道跟景区的合同怎么签的,利润会不会重新分配,这些是问题。

群友E:商业模式来讲,演员是指普通牛马,成本是可以控制,但是景区是比较强势的,利润分配以及给游客推荐这些主要是由景区来搞,演艺方没有主动权。退一万步讲,如果合同到期,眼见演艺项目赚钱,景区会不会自己托人搞一台演出呢。

群友E:地方ZF会不会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

群友F:就产品来说,千古情的节目做得确实还可以,去过的景区如果有千古情我是必看的。至于同一处千古情,大概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有重复看的欲望吧

理念研究

1. 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群友A:护城河可以多分析分析,有护城河才能保护现金流,没有强大的护城河怎么能看到10年的增速呢

群友B没有护城河谈什么现金流这些,现有护城河再有现金流折现!

群友C:护城河最大的财务体现,个人觉得在于历史表现出来的最低ROE

群友B:历史只能做个参考,未来能不能持续,还是要看护城河是否强大,海大毛利率这么低,净利率最高才4,波动也不小,对管理层的要求挺高的

群友D:如果只看净利润这个指标,很多生意都不要看了,要结合周转,和同行比较,一个行业能出几个大企业,不是没有原因的。

群友D沃尔玛这些企业都没有投资价值。文章里定性有讲护城河,传统的观点这种农牧行业就是垃圾行业,其实现代农牧企业已经上升到科技维度竞争了。饲料这个行业你没有好的配方,好的种苗,你靠资金和渠道也做不起来。

群友A:接受了先看商业模式这个理念,商业模式不太好的,就看不下去

群友C:我觉得商业模式好,对等到财务里,只有ROE。毛利率、净利率没有绝对的关联性。

群友A:净利率低,要想提高ROE,要么加杠杆,要么高周转,感觉都是生意模式不够好的表现。特殊行业除外,比如银行

群友C:低毛利高周转。也能实现很好的ROE。实际上只要有高周转,现金流才能好,生意才更健康。看着是高毛利,但其实周转很慢,现金流回不来,生意不一定好。

群友E巴菲特说的复利,并不是股票上涨的复利,而是企业业绩增长的复利。巴菲特说的复利,并不是股票上涨的复利,而是企业业绩增长的复利。投资于行业有巨大空间、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就相当于踏上了复利的列车!

群友A:雪有点薄吧,坡长不长?滚的快容易碎

群友C:我个人理解,坡和雪指的是行业天花板(包括市场规模和净利润规模)。有的行业天花板天然很高,企业待在这个赛道里不用换赛道了,一路干就行。

群友C:企业最怕的就是干到了自己行业的天花板,不得不面临更换赛道的问题。

群友A:坡应该说的是天花板,也就是生命周期的长短,雪应该是盈利质量:1、盈利厚度(利润率):毛利率、净利率;2、现金流厚度(自由现金流转化率):资本支出、运营(应收、周转)。长坡厚雪才能形成复利

群友A:引用:“二、'厚雪':商业模式的盈利质量

核心指企业将收入转化为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1、盈利厚度(利润率)

高毛利率:拥有定价权或成本优势(例:茅台因品牌溢价毛利率超90%)

高净利率:经营效率卓越,费用管控力强(例:苹果净利率约25%)

2.现金流厚度(自由现金流转化率)

低资本支出需求:维持竞争优势不需持续巨额投入(例:微信模式 vs 晶圆厂)强营运资本管理:应收账款少、存货周转快(例:Costco现金周转周期为负)”

群友A:长坡厚雪说的就是商业模式好

:长坡厚雪很好的讨论,我的理解是,好的商业模式=长坡厚雪=单位投入赚到的先来现金流折现总和高

:老汤说的商业模式好,对等到财务里,只有ROE。这一点我不确定,但值得思考,确实低利润率+高周转同样可以达到高ROE,但高负债就不太友好了。

:除了毛利率和净利率以外,还要考虑现金流转化率,确实,不然研究得终点到不了现金流。

:段:比较在意的数字是几个:负债、净现金、现金流、开销合理性、真实利润、扣除商誉的净资产,好像没了。(2010-03-08)

2. 投资理念的价值

群友A:信息泛滥的时代要会屏蔽掉垃圾信息。公众号,视频号讲价值投资的多如牛毛,大多数都是流量变现,不看最好。雪球上看到 “炒股,票,股价,看图看线”等内容的,直接拉黑省事。选公司也一样,先用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过滤,99%的企业不用看

投资只有价值投资一条路------段永平2011-10-21;其实价值投资是所谓投资的唯一一条路,不然你投的是什么?段永平2014-06-25;价值投资是投资的唯一正道------李录;在投资实践中,价值投资是我所了解的唯一能够为投资人带来风险加权后长期优异回报的一种投资方法------李录

:先学好价值投资理念的第一个功能是节省时间,比如如果我们认同价值投资是投资的唯一方式,那么很多“其他投资策略”就不用去看了,剩下大量的精力

:其次,有信仰的价值投资(指买股票=买企业),理念会影响我们投资的方方面面,虽然投资和投机看起来是一样的,都是买卖的交易,但是内在却完全不一样,理念会影响我们跟什么人在一起,读什么书,分析什么企业,关注企业的哪些重点,重点分析企业的哪些方面,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价值等等,它会影响投资中的每一件事,带来决策的差异。

:我自己的切身经验是,在没有把投资理念学明白之前,我花了十几年时间非常刻苦用功地研究企业,用优中选优的态度去筛选财务尖子企业,用波特的竞争理论来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用各种前沿的理论来做行业研究,长时间观察企业产品,但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评估绝大多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不在自己能力圈 or 业本身的同质化和不稳定性使得该企业根本无法被弄懂 or 行业受政策影响大,根本无法预测现金流)。那么,你再努力,前面的功夫都是白费的。

3. 价值投资1.0

群友A:价投1.0还有个高手,老巴的同门师兄弟。收益也高的离谱 。43年,年化20%多

群友B:沃尔特施洛斯

群友C:这就是沃尔特·施洛斯------一位学历水平为高中,被格雷厄姆和纽曼认为没有天赋的普通投资者。他通过严格遵守格雷厄姆烟蒂股投资法则,成长为世界顶级投资大师。若单独比较收益率,施洛斯甚至比巴菲特的收益率还高。施洛斯47年年化收益率20.1%,而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记录是55年年化收益率18.9%

格式引文:唐朝著.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62.

群友A:1.0不管企业文化,也不调研,只看财务数据,然后敲计算机

群友C:引用唐朝的《投资研习录》:买入后上涨,卖出获利;买入后不涨,就买成大股东,推动分红、回购或分拆乃至清算获利;如果过程中发现财报数据有假,则提起对董事及高管的个人诉讼。

群友C:如此,整个烟蒂股投资体系才算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闭环,成为确定性事件。如果投资烟蒂只能等股价上涨获利,它就不是确定性事件,而是种概率性事件。概率性事件需要通过大样本重复,去获取预计结果这就是施洛斯高度分散捡烟蒂体系的核心逻辑。

群友C:试想一下,我们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到大股东,或者去诉讼烟蒂股。

群友D:这也就老巴那个时候能干的是,现在我们连大股东都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长见识了,原来是“推动分红、回购或分拆乃至清算获利;如果过程中发现财报数据有假,则提起对董事及高管的个人诉讼”的价投1.0。这样确实闭环了。

:我们一直琢磨的大股东抵消利用现金和资产怎么办,怎么赚清算的剩余价值。原来人家一手有评估资产真实价值的能力,另一手有操控企业强制清算的能力,那就是价投1.0的真神了。跟我们普通投资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股东蚕食自己的资产,只能寄望市场情绪变化带来“价值回归”完全不同一个级别。

《价值投资进阶指南》——巴菲特和段永平发现“伟大的企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