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寄语
黑天鹅事件在买的时候就应该避开了,不然你就不应该投资。
——段永平(2019-07-24)
懂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我们从巴菲特、段永平和李录的口中都找了一遍,发现自己的懂还是“似懂非懂”,但芒格提倡的逆向思维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要确认自己懂一个企业很难,但要确认自己不懂则简单很多。
1. 不懂企业的产品就是不懂
企业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换来了现金流,但如果企业产品都无法搞明白,那就是无法理解其“生意模式”。段:生意模式就是赚钱的模式。如果投资者连产品都无法理解,那他怎么有自信自己能判断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者服务带来的现金流呢?
可能有人觉得我这么一解释就多余了,实际上,我见识过连什么叫工业母机都不知道就去投资华中数控、科德数控的;我见识过很多什么叫单克隆抗体都不知道的就去投资生物创新药的;我见识过连军工企业生产什么装备都不知道就去买“军工股”的。
2. 不懂企业护城河就是不懂
产品不懂很好理解,我认为不懂护城河也是不懂企业的意思,原因在于护城河本身就是用于保护企业现金流不被侵蚀的,如果企业本身没有护城河,或者投资者没能弄明白它的护城河,那相当于投资者无法判断其未来现金流。
每个人对护城河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现在护城河这个词也有泛化的倾向,认为一般的脆弱的竞争优势也能叫护城河,我则不认同,一定要足够宽足够深才能被视为护城河。这部分我们再另写文章讨论。
3. 无法识别重大风险的就是不懂
段永平:黑天鹅事件在买的时候就应该避开了,不然你就不应该投资。
投资的时候就应该把投资风险尽量考虑周全了(当然这个周全也是无法穷尽的,所以投资没有100%胜率),如果股价下跌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考虑过这种风险,或者这种黑天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在确认了这种风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那么当然,股价掉下来的时候应该感到开心或者兴奋,因为能以更好的潜在收益率买入更多的企业所有权。
如果企业股价下跌的时候投资者感觉到恐慌,想卖掉,没有独立判断能力,到处看别人的评论,不知道未来事态怎么发展,那就离懂一个企业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们不知道存在哪些风险和重大风险,就是对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因素无法判断,进而无法判断未来现金流,所以也是不懂。
4. 需要问别人自己懂不懂的就是不懂
看懂了一家公司的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不会想去问别人“我是不是看懂了这家公司”。——段永平(2019-07-24)
懂这个概念确实是含糊的,当自己从正反两面去详细研究过这家公司,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有把握的时候,是有自信认为自己已经搞懂了这家公司并随时接受“最聪明的、最能反驳自己观点”的人进行辩论,那自己就算懂了。当我们自己认为对企业未来长期现金流的所有问题都能解答,接受任何人的批判,那就离懂一个企业很近了。如果还需要问别人自己是不是懂了,那就是自己没懂。
5. 股价下跌心中惶恐就是不懂
没看懂的公司比较容易鉴别,就是股价一掉你就想卖,涨一点点你也想卖的那种。看懂大概就是怎么涨你都不想卖,大掉时你会全力再买进。看懂并买进的那种公司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想卖。——段永平(2019-04-06)
前面写过《段永平:看懂大概就是怎么涨你都不想卖,大掉时你会全力再买进》,就不再赘述。
6. 无法预测其未来现金流就是不懂
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一旦政府深度介入决策,不管20年前、50年前发生过什么,你的预测能力都会急剧下降。正如查理·芒格说过的“三个篮子”:能做的、不能做的、太难做的。几乎每当看到政府强力介入时,我就会把这个问题放进“太难”的篮子里,不碰。——比尔•米勒
对于懂一个企业,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即便是资深的“价值投资者”也会牵强附会的,比如说这个行业变化很快,是不可能预测未来现金流的,但我们打开这个行业的历史发展图就知道了。类似这样的言论。
虽然关于懂一个企业,巴、段、李录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唯一脱不开的只有未来现金流,如果未来现金流都无法评估,那企业价值何来?
无法预测未来现金流就是不懂这个标准其实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行业竞争激烈,投资者无法判断最后是胜利者,无法判断自己想要买入的企业会不会成为被淘汰者,现金流就无法预测,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同质化严重的航空和光伏行业;比如行业本身变化快的行业,现金流就无法被预测,比如高科技行业,随时都有新技术替代原有技术,未来十年未来现金流就无法判断;比如行业并非处于完全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受到政策的影响很大,典型的例子就是仿制药的带量采购以及创新药的国家谈判定价机制,我们无法预测政策走向,就是无法搞懂企业现金流的意思。
这条标准如此重要,以至于我自己把无法判断未来现金流=不懂企业的重要性最高的决定性标准,无法判断现金流就是不在自己能力圈,也就不可能算是懂企业了。
真懂和假懂,问一句自己能不能判断未来十年现金流就能知道个大概。
小结
所谓“懂”一家企业与“似懂非懂”之间,只隔一条最硬的标准——能否对其未来十年现金流做出高置信度的预测。 产品看不懂、护城河说不清、重大风险点罗列不出,都会直接动摇现金流假设;而盘中涨跌便心生惶恐、仍要四处求证“我懂了吗”,更是潜意识在提醒:能力圈尚未覆盖。
把“无法评估现金流”视为红灯,可迅速将航空、光伏、高速迭代科技及政策强干预行业归入“太难”篮,避免自我催眠。 反之,当你能独立拆解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护城河、企业文化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坦然接受任何质疑,甚至希望股价继续下跌以收集更多股权,才算真正跨过“懂”的门槛。
《价值投资进阶指南》——巴菲特和段永平发现“伟大的企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