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园遇见云端:新开普与甲骨文战略携手,共绘智慧教育“第二增长曲线”

用户头像
小鳄鱼助理
 · 安徽  

一、缘起:从数据库到“数据大学”

1.1 甲骨文需要“场景”

甲骨文进入中国30年,在金融、电信、政府等传统优势行业已趋饱和,急需寻找高成长、高粘性的新赛道。教育行业信息化预算稳定、数据密度高、迭代周期长,天然符合甲骨文云数据库“高并发、强一致、低延迟”的技术气质。

1.2 新开普需要“底座”

新开普拥有国内高校一卡通60%市场份额,但传统“卡+机+网”模式见顶,公司必须回答“第二曲线”从哪里来。Oracle自治数据库、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全球节点、Exadata一体机等,为校园支付、身份、教务、科研等系统提供了“稳态+敏态”双模支撑。

1.3 政策东风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明确提出“鼓励采用自主可控的云平台”,而Oracle在2023年已完成与鲲鹏、麒麟、统信UOS的兼容认证,既满足合规,又保留Oracle核心优势。政策、技术、市场三方共振,促成合作水到渠成。

——————————————

二、技术路线:三层解耦、双轮驱动

2.1 架构层:一云多芯,多云互联

· 公有云:OCI新加坡、东京节点面向“一带一路”高校;

· 专属云:Oracle Exadata X10M为新开普私有云提供Oracle RAC+In-Memory双引擎;

· 边缘云:在校园机房部署Oracle Cloud@Customer,实现“数据不出校、能力全球同步”。

2.2 数据层:自治数据库+GoldenGate

Oracle ADW(自治数据仓库)把原来分散在财务、学工、科研、人事的3000+张表整合为“校园数据资产目录”,GoldenGate实时同步到Kafka,供AI训练。

2.3 应用层:微服务+低代码

新开普将一卡通、教务、缴费、门禁等系统拆分为200+微服务,采用Oracle APEX低代码平台,平均开发周期从90人天压缩到15人天。

双轮驱动:

· 技术轮:Oracle提供“云+数+智”底座;

· 场景轮:新开普输出“校园Know-how”与渠道资源。

——————————————

三、场景落地:从“能用”到“好用”

3.1 智慧支付2.0:一张脸走遍校园

传统一卡通升级为“码+脸+卡”三模合一。Oracle AI Vision提供人脸1:N比对算法,识别准确率99.87%,峰值QPS 1.2万;基于Oracle Blockchain的链上账本,实现校园消费实时审计,杜绝“卡库不平”。

3.2 数字孪生校园:可视化运营

Oracle Analytics Cloud接入新开普IoT平台(门禁、水控、电表、闸机),通过3D GIS引擎构建“校园数字孪生”。某985高校上线两周即发现地下管网漏水点17处,节省水费超120万元/年。

3.3 AI学工助手:让数据开口说话

基于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Generative AI,新开普训练专属“校园大模型”,可自动识别学业预警、心理危机、贫困生画像。南京某试点高校将人工排查耗时从2周缩短到2小时,预警准确率提升40%。

3.4 科研云:从“算力焦虑”到“算力共享”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HPC为新开普“科研云”提供裸金属GPU A100/V100节点,与Slurm调度器无缝集成。某医学院生信团队利用该服务,把原来本地机房需30天的全基因组分析压缩到38小时,费用下降55%。

3.5 海外高校“拎包入住”

借助Oracle全球60+云区域,新开普将“智慧校园SaaS”一键部署到马来西亚、泰国、沙特等“一带一路”高校,平均上线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6周,单校订阅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5~30万美元。

——————————————

四、商业模式:订阅+分成,打造“教育云联盟”

4.1 订阅制

新开普将原本一次性License的校园软件拆分为“云+端+运营”订阅包,分为基础版(SaaS)、专业版(PaaS)、旗舰版(IaaS+PaaS+服务),客单价从百万级降至30~80万/年,客户决策周期缩短60%。

4.2 收益分成

Oracle与新开普约定:

· 云资源部分,Oracle给新开普阶梯折扣,最低可达目录价35%;

· 新开普在海外市场每签约1所高校,Oracle返点10%作为联合市场基金;

· 双方共同运营的“教育云市场”,第三方ISV每产生1元收入,新开普与Oracle各抽取15%平台佣金。

4.3 教育云联盟

双方计划三年内发展100家ISV、500家渠道伙伴,共建“Oracle+新开普智慧教育生态”。首批成员包括科大讯飞海康威视腾讯云、华为云等。

——————————————

五、行业影响:从“单点项目”到“全球标准”

5.1 对高校:从“重建设”到“重运营”

合作后,高校CIO的角色从“机房主任”升级为“数据资产运营官”,IT预算结构从70%硬件+30%软件,逐步过渡到40%订阅服务+30%数据服务+30%生态服务。

5.2 对产业链:国产软件“借船出海”

Oracle全球合规、安全、支付体系,让新开普等国产软件厂商绕过“合规墙”,直接进入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预计2026年新开普海外收入占比将由5%提升到25%。

5.3 对Oracle:从“数据库公司”到“教育科技公司”

通过新开普,Oracle在中国教育市场占有率有望从3%提升到15%,并沉淀出一套“教育行业专属云”参考架构,反向输出到欧美高校。

5.4 对政策:形成“国产化+全球化”样板

Oracle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三层均完成国产化兼容,既满足信创要求,又保持全球化能力,为“国产可控、国际兼容”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

六、展望:三年三步走

2024:联合实验室

· 落地北京、郑州、深圳三处“Oracle-新开普智慧教育联合创新实验室”;

· 发布《高校核心系统国产化替换白皮书》。

2025:规模复制

· 国内300所高校完成Oracle Cloud@Customer部署

· 海外20所高校上线SaaS订阅服务。

2026:标准输出

· 共同制定《智慧校园云原生架构国际标准》(提交ISO/IEC JTC1 SC36);

· 新开普与Oracle联合营收突破10亿元人民币,海外占比超三成。

【结语】

当校园的围墙被打破,数据成为新的“学分”,教育信息化正在经历从“工具”到“平台”再到“生态”的跃迁。新开普甲骨文的合作,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国产化+云化”,更是一次“Know-how×Technology”的深度化学反应。它让沉淀在校园一卡通里的20年经验,第一次在全球云图里找到了坐标;也让Oracle庞大的技术栈,第一次在中国教育的毛细血管里长出了新的生命力。

未来,当一位来自沙特的大学生在吉隆坡分校刷脸进入图书馆,后台跑着的也许正是新开普与Oracle共同打造的“教育数字基座”。那将是这场合作最动人的注脚——技术无国界,教育共未来。

本文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新开普(SZ300248)$ $甲骨文(OR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