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刚刚收盘的美股,三大指数:标准普尔、纳斯达克、道琼斯,纷纷创出历史新高,自从投资标普500ETF以来,我已经记不清这些指数创出了多少次历史新高。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叠创近年新高,虽然离历史高点距离不小,但这种良好局面已经好久不见,尤其是在如此这般的经济背景之下,尤为可贵。
今天下午,我即将搭乘达美航空到美国游玩两个月左右。离上一次赴美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上次也是玩了两个月。彼时的标普500是4000点左右,转眼已经6700多点了。上次去美国的收获是在近距离较长时间观察这个国家后,决定建仓标普500ETF,并且重仓至今,一分钱也没有卖过,收益已经接近70%。虽然和小登动辄短时间翻倍相比,这个收益率不算惊艳,但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毕竟持有标普500ETF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
上次去美国,我的感受是当地的收入高,消费也高。我当时想一个问题:“假如可以在美国打工,到中国花,那是多么幸福啊!”我每次去超市购物每次去餐厅用餐,就会重复思考这个问题。随着钱包日渐消瘦,突然,我脑子开窍了:“持有标普500ETF,不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了吗?”做美国公司股东,在中国花钱,比美国打工中国花钱还要更胜一筹。人均GDP8万多美元国家的股东,到人均GDP1万多美元的地方消费,那是何等幸福!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在美国的办事效率比中国低很多。我租住的地方,有个超市在装修,两个月过去了,好像毫无进展,装修工人们休息聊天的时间似乎比工作时间还多。假如在我国,两个月的话,早就开始营业了。还有人工客服等,看我女儿打过几次电话,经常十几分钟半个小时才能打通,接通后处理事情的效率,也是实在不敢恭维,还经常搞错。所以,我对中国的潜力也是比较看好的,并且因为对自己这边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因此我更倾向于仔细挖掘个股进行投资。虽然美国很多方面效率比我们低,但金融市场效率高于我们,所以想取得比指数高的超额收益,难度非常高。
这次,我要去看看AI的发展,可以对比一下当今世界人工智能两大玩家的实力。作为老登,我不太懂这些。但我可以用用Gemini和ChatGPT,和豆包元宝DS比较比较。我也可以问问在微软上班的妹妹,问问在谷歌上班的女儿,毕竟她们都是从业者,可以给我一些基本知识,或者教我某些技能,让我不要落后这个时代太多。
昨天和妹妹微信视频聊天,她说他们微软越来越忙了,是供职以来最忙的时候。具体情况我没有问,我估计是AI激烈竞争和微软大规模裁员造成这个局面的。我女儿是职场新人,据她说,当前谷歌工作节奏蛮快的,虽然基本不用加班,但正常上班时间内,强度还是蛮高的,要调动大量脑细胞。她说,老员工告诉她,谷歌已经好久没有这种工作密度了。我也搞不清她到底做些什么,反正听她说整个公司围绕着AI在快速推进。整体感觉,谷歌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做得不错,我女儿去了两个多月,公司举办的活动,她参加过的有:皮划艇训练、观看棒球赛、长跑比赛、观赏音乐剧等等等等,最近又在和同事排练舞蹈。谷歌的工作也非常开放,新员工提出很多新思想,能得到管理层快速响应并立刻加入工作流程,最重要的是大家还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典型的美国课堂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同学讨论问题;在工作中,每个项目组也会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在协同解决难题。我想,这样的组合很可能因为各自不同的背景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创新方面,美国还是很强的。但他们没有我们中国的严谨和效率。
对比一下谷歌和TIKTOK的面试,可以管窥一下两个公司的局部。几个月前,我女儿同时面试谷歌和TIKTOK,感觉两个面试公司节奏都挺快的,一轮接着一轮,那段时间每天都是紧张的面试。总体上看,谷歌的面试更加重视应聘者的思想,TIKTOK更加重视应聘者的技能。结果还不错,两个公司都录取了。最后女儿选择了谷歌,因为她在大学时,教授组织学生去谷歌某个创意办公室观摩过一次,那次经历使她下决心以后到谷歌去工作,经过多轮面试后,天随人愿。
说起投资,她说她的同学和同事,很多人401K养老金直接投标普500,她也一样。如何处理自己公司发的股票,应该是蛮私密的事情,我估计同事之间也不会交流。上次她跟我说一个理念:“应该把公司发的股票卖出,买入指数基金,因为既领谷歌的工资又持有谷歌的股票,似乎风险有点集中。”我说你想法不错,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确实不太踏实。前几天她说,她改变主意了,想把谷歌的股票放着,因为她觉得公司很有未来,我说那当然很好啊,你持有谷歌股票,天然比大部分投资者更具有信息优势。在投资这个事情上,连巴菲特都没办法教会儿女,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让她自己琢磨去吧。大学时,她跟我说,她的愿望是像我这样,40多岁就可以不用上班 ,她想周游全世界,我说那就趁年轻多赚点钱并且趁早投入股市,让工作和投资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