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内装备制造,上海电气是绕不开的 “老大哥”—— 它不是只做某一类设备的 “专精小厂”,而是覆盖电力、工业、服务三大领域的 “全能选手”,小到电梯、机床,大到风电整机、核电设备,甚至海外电站建设,都有它的身影。作为扎根行业超百年的国企龙头(其历史可追溯到 1902 年的上海求新机器厂),如今的上海电气(股票代码:601727)早已是中国装备 “走出去” 的代表,咱们普通人生活里也常能接触到它的产品,比如小区里的上海三菱电梯,不少就出自它的旗下。
上海电气现在的主体是 2004 年整合重组形成的,总部在上海,2008 年在沪市上市,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提供 “发电、输电、配电、用电” 全产业链装备的企业。简单说,要是建一座电站,从核心的发电机、锅炉,到配套的控制系统,甚至后期的运维服务,上海电气能 “一包到底”。
它的定位很明确:“中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而且是国企 “国家队” 成员 —— 控股股东是上海电气集团,持股超 50%,这意味着它能更精准地对接国家战略,比如 “双碳”、“一带一路”、工业母机升级等,拿到更多重大项目的机会。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员工超 4 万人,业务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海外服务网点就有 50 多个,是名副其实的 “全球化装备服务商”。
上海电气的业务分三大块:电力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咱们一个个说,尽量不用专业词,用 “大白话” 讲清楚它是做什么的。
咱们用的电,不管是火电、风电还是核电,很多核心设备都来自上海电气。这是它的 “老本行”,也是最核心的业务板块,2024 年营收占比约 40%。
• 火电设备:国内最大的火电设备供应商之一,比如现在主流的 “超临界机组”(简单说就是发电效率更高、更环保的机组),它的市场份额常年稳居前三。很多火电站的锅炉、汽轮机,都是上海电气造的。
• 风电设备:重点做 “海上风电”—— 海上风大、发电稳定,但设备要扛住强风巨浪,技术难度高。上海电气的海上风电整机(相当于风电的 “主机”)已经做到了 16MW(兆瓦)级别,单机容量越大,发的电越多,现在国内不少海上风电场,比如广东、福建的项目,都用它的设备,2024 年海上风电整机国内市占率排前四。
• 核电设备:国家 “华龙一号” 核电站(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核心设备,比如核电主泵、蒸汽发生器,上海电气都能造,而且是国内少数具备全套核电装备供货能力的企业。像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国内福建福清核电站,都有它的产品。
• 光伏装备:除了发电设备,它还做光伏逆变器(把太阳能发的直流电转成交流电的关键设备)和光伏支架,跟着 “双碳” 政策走,这部分业务近几年增长挺快。
这块业务离普通人更近,2024 年营收占比约 30%,主要做三类产品:
• 电梯:通过子公司 “上海三菱电梯” 做,这可是咱们身边的 “熟面孔”—— 小区、商场、写字楼里的三菱电梯,大多是上海三菱生产的。它的市场份额常年稳居国内第二,2024 年卖了超 8 万台电梯,服务过北京冬奥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场馆。
• 机床:重点做 “高端数控机床”,比如 “五轴机床”(简单说就是能多角度加工复杂零件的机床,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前高端机床大多靠进口,现在上海电气的五轴机床已经能替代部分进口产品,用在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的零件加工上。
• 压缩机:做 “大型离心压缩机”,比如化工厂里用来压缩天然气、石油的设备,或者电站里的循环压缩机,都是 “重家伙”,技术门槛高,国内能造的企业不多,上海电气在这领域的市场份额能排进前三。
如果说前两块是 “卖硬件”,那这块就是 “卖服务 + 解决方案”,2024 年营收占比约 25%,简单说就是 “帮客户建项目,从头到尾管到底”。
• 电站 EPC 总承包:比如海外某国要建一座火电站,上海电气不仅卖设备,还负责设计、施工、调试,最后把一座能直接发电的电站交给客户,这种模式叫 “EPC”。近几年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做了不少项目,比如越南的火电站、孟加拉的联合循环电站。
• 环保工程:做污水处理、固废处理项目,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和运营,跟着 “绿水青山” 政策走,这部分业务也在稳步增长。
看一家企业好不好,财务数据是 “晴雨表”。上海电气作为国企,风格偏稳健,不会追求 “暴增”,但胜在踏实,2024 年的财务数据能看出这点:
• 营收和利润:2024 年营收约 1180 亿元,同比增长 5.6%,不算特别快,但稳中有升;归母净利润约 15.2 亿元,同比增长 8.3%,比营收增速快,说明赚钱效率在提升。
• 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约 18.2%,虽然比高毛利的科技公司低,但在装备制造行业里算合理水平(这类行业原材料占比高,毛利率普遍在 15%-20%);净利率约 1.3%,看似不高,但装备制造有 “订单周期长、规模大” 的特点,这个净利率是健康的。
•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约 22.5 亿元,同比增长 12.1%,现金流比利润更 “实在”—— 这意味着公司手里有钱,能付工资、买原材料、投研发,不用靠借债过日子。
分业务看,电力装备还是 “压舱石”,贡献了近一半营收;工业装备里的电梯业务增长最快(2024 年同比增 10.2%),高端机床也在放量;集成服务里的海外 EPC 项目营收增了 7.8%,主要靠 “一带一路” 订单拉动。
上海电气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大环境,现在它正踩准两个关键 “风口”:
国家要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就得少用煤电,多发展风电、核电、光伏 —— 这正好是上海电气的强项。比如海上风电,2024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同比增 35%,上海电气的 16MW 整机供不应求;核电方面,“华龙一号” 全球在建项目有 10 多个,它的核电设备订单已经排到了 2026 年。
而且,以前高端电力装备比如核电主泵、大型压缩机,大多靠进口,现在上海电气已经能造了,国产替代空间大 —— 比如它的核电主泵,以前进口价要 1.2 亿元一台,现在国产后只要 8000 万元,还能上门维修,性价比更高。
国家现在重视 “工业母机”(也就是机床),因为高端机床是造飞机、汽车、芯片的 “基础工具”,以前国内高端机床 80% 靠进口。上海电气的五轴机床已经通过了航空航天企业的认证,能加工飞机发动机叶片,现在正在扩大产能,2024 年高端机床销量同比增 25%,未来还能替代更多进口产品。
另外,下游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化工的升级,也需要更先进的装备 —— 比如新能源汽车工厂需要的大型冲压机床,化工企业需要的环保压缩机,上海电气都能提供,订单不愁。
装备制造靠技术,上海电气在研发上舍得花钱:2024 年研发投入约 45.2 亿元,同比增 9.5%,研发费用率 3.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1 个百分点;研发人员超 8000 人,占员工总数的 20%,每年新增专利 500 项以上,比如 2024 年就拿到了 “16MW 海上风电整机”“核电主泵国产化” 两项关键专利。
资产质量也比较健康:2024 年底总资产约 2030 亿元,资产负债率约 65%,虽然比民企高,但国企的负债率普遍在 60%-70% 之间,属于安全范围;存货周转率(反映库存卖得快不快)从 2023 年的 1.8 次提升到 2024 年的 1.95 次,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客户回款快不快)保持在 2.1 次,说明运营效率在提升,不会有太多 “压货” 或 “收不回钱” 的问题。
接下来上海电气的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
1. 新能源装备 “加码”:继续扩大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研发 20MW 以上的更大容量机型;推进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的整合,做 “光储一体化” 解决方案(就是太阳能发电 + 储能,晚上也能用电)。
2. 高端装备 “突破”:加大高端机床研发,争取 2025 年能替代更多进口五轴机床;推进核电装备的全球化认证,拿到更多海外核电订单。
3. 全球化 “提速”:深化 “一带一路” 布局,在东南亚、中东建更多服务中心,比如在越南、沙特设售后点,方便客户维修设备;拓展欧洲风电市场,争取把海上风电整机卖到欧洲去。
上海电气不是那种 “一夜爆红” 的企业,它更像一个 “稳扎稳打的老兵”—— 靠着百年积淀的技术、国企的资源优势,在电力、工业、服务三大赛道上慢慢铺局。虽然行业有竞争(比如风电领域要跟金风科技、明阳智能抢订单,机床要跟沈阳机床比),但它胜在 “全面” 和 “稳健”,手里有现金流、有核心技术、有国家战略加持。
对普通人来说,了解上海电气,其实也能看懂中国装备制造的发展逻辑:从 “造得出” 到 “造得好”,从 “国内卖” 到 “全球卖”,而上海电气,正是这条路上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