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份额+太空材料!凯盛新材氯化亚砜卖爆,PEKK盯上机器人核心部件!
小佳kuo
· 广东
提到化工企业,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传统、没想象力”——但凯盛新材偏要打破这个印象:把氯化亚砜做到全球近30%份额,芳纶单体抢了杜邦的订单,还靠PEKK材料闯进NASA飞船、新能源车,现在又盯上了人形机器人的千亿市场。
今天用大白话拆解:这家“化工隐形冠军”,是怎么靠“老业务稳赚、新业务爆冲”,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机器人赛道里通吃的?
一、基本盘够硬:氯化亚砜全球第一,别人想抢都没门
凯盛新材的“压舱石”业务,是个叫“氯化亚砜”的化工品——听着冷门,但新能源、医药里都离不开它,尤其是做LiFSI电解质(新能源车电池的关键材料),没它不行。
它在这行的地位,用“垄断级”形容不过分:
- 产能和份额碾压:自己有15万吨/年的产能,全球每10吨氯化亚砜里,就有3吨是它产的;国内更夸张,前三名(包括它)占了超60%市场,新来的想挤进来?难!
- 政策帮它“卡对手脖子”:氯化亚砜生产会有尾气,环保要求特别严,现在政策基本不让新增产能了——别人扩产没门路,凯盛却能靠独创的“二氧化硫循环利用技术”,把95%的尾气收回来再用,既合规又省成本,毛利率比同行高一大截。
更妙的是,它还把这业务当成“原料护城河”:下游做芳纶聚合单体(高端纤维的原料),需要氯化亚砜当原料。凯盛自己产氯化亚砜,直接打通“硫磺→氯化亚砜→芳纶单体”的产业链,成本比外购原料的对手低不少。
现在它的芳纶单体产能3.1万吨/年,是国内仅有的两家万吨级企业之一,产品纯度能做到99.95%,杜邦、帝人这些国际巨头都认它的货。2024年芳纶需求每年涨10%,它的单体业务自然跟着放量,基本盘越做越稳。
二、增量够猛:PEKK材料国内独一份,从NASA卖到新能源车
如果说氯化亚砜是“稳赚的老本行”,那PEKK材料就是凯盛的“千亿级新赛道”——这东西是高端工程塑料,以前全靠进口,价格贵到1500元/公斤,现在凯盛打破垄断了。
先看它的技术有多牛:
- 工艺直接颠覆国际水平:国际上做PEKK用“两步法”,又费时间(20小时)又费电;凯盛自己搞出“一步法”,8小时就搞定,能耗降40%,成本直接砍半,只要600-800元/公斤。
- 原料自己说了算:做PEKK要一种叫DFBP的核心原料,凯盛通过控股中欣氟材,自己年产5000吨,不用看别人脸色,成本又压了一层。
再看应用场景,全是高附加值领域:
- 航空航天:PEKK耐高温、还阻燃(达UL94 V0级),NASA的猎户座飞船对接舱门、波音飞机的结构件都用它,还拿了NASA的认证——能进太空的材料,质量绝对过硬;
- 新能源车:用PEKK做电池结构件、齿轮轴承,比金属轻还耐腐蚀,完美解决新能源车“想减重又怕坏”的矛盾;
- 机器人:这是重点!PEKK和现在热门的PEEK材料性能差不多(高强度、自润滑、耐磨损),刚好适合做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骨骼——密度只有1.35g/cm³,比铝合金轻,能减轻关节电机的负担,让机器人多跑会儿。
按沙利文预测,2027年国内PEEK/PEKK需求要涨16.8%,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要是卖150万台,光这部分材料市场就有350亿。凯盛已经有千吨级产线,2025年还要扩到3000吨/年,这波增量基本稳了。
三、未来可期:机器人赛道已卡位,就等订单落地
现在凯盛在机器人领域还没正式出货,处于客户验证阶段,但已经握了三把“赢牌”:
第一把牌:材料性能刚好踩中机器人需求
机器人最缺啥?轻、耐用、能适应复杂环境。凯盛的PEKK全满足:
- 比铝合金还轻,机器人运动起来更省电、更灵活;
- 刚性强(模量≥4GPa)还耐磨损,关节反复动也不容易坏;
- 不怕化学腐蚀、不怕辐射,工厂里用也没问题。
第二把牌:价格直接打穿进口壁垒
进口PEKK要1500元/公斤,凯盛只卖一半价,等后续扩产规模化了,成本还能再降30%-40%。现在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痛点就是贵,凯盛这价格,刚好帮机器人厂商降本,谁能拒绝?
第三把牌:认证有“先发优势”
机器人零部件要过CR认证(中国机器人认证),凯盛之前做航空航天材料时,拿过NASA的认证——能满足太空的严苛要求,过机器人的认证自然更有底气,不用从零开始跑流程。
当然也有挑战:国际巨头威格斯现在还占全球60%的市场份额,凯盛得赶紧搞定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这些头部机器人厂商的供应链认证。但好在有国产替代政策撑腰(比如《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再加上自己的成本优势,说不定很快就能批量供货。
它的逻辑到底硬不硬?
凯盛的核心打法,是“用传统业务的高利润,养新材料的研发;新材料起来了,再带业绩飞”——氯化亚砜、芳纶单体稳赚现金流,支撑PEKK研发;PEKK打进高端市场,又打开增量空间,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也要注意:它的归母净利润里有部分非经常性收益,扣非净利润增速32.78%才是主业真实的增长,虽然比归母低,但也说明主业动能够强。
最后聊个话题:你觉得凯盛的PEKK能抢过威格斯吗?机器人业务会不会是它下一个“翻倍引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懂行的朋友也可以补充~
(注: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研报,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