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昊芯英火了之后,这家长期被忽略的公司,藏着国产算力的关键逻辑
这两天,中昊芯英几乎成了AI圈的焦点。毕竟,能在国产算力赛道搞出大动静的,每次都能牵动一堆人的心。
前几天我聊过德教育科技,不少朋友私信说:“为啥不聊天普?那关系不是更硬吗?”
说实话,天普的关联度确实肉眼可见,但懂的都懂——这种级别的标的,普通人基本没机会上车。后来聊的德教,还是没机会。
于是后台一堆人问:难道这波行情,普通人就只能看热闹?
别急,今天还真挖到一家有意思的公司。
先划重点:不作个股推荐,纯聊公司逻辑和行业事儿。它就是——太极股份。
为啥单聊它?得从它和中昊芯英的“绑定”说起。
最近这两家放出消息:要把合作再深化一层。
中昊芯英那边,打算接着升级它的AI专用芯片(TPU)。据说下一代产品的性能,直接比现在翻一倍。要知道,它家现在的“刹那”芯片已经是国产头一份——国内首枚量产的高性能TPU,跑AI大模型的时候,算力比国外知名GPU强近1.5倍,耗电少30%,算力成本更是砍了一半。用这芯片做的“泰则”服务器,连超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都能扛住,算是把“国产算力引擎”的底子打扎实了。
而太极股份,干的是“给芯片搭舞台”的活儿。
它家的服务器能完美适配“刹那”芯片,8块芯片能高速连起来灵活用;还专门开发了配套软件,比如能跑机器学习模型的编译系统,从硬件组装到后期维护,一条龙搞定。简单说,中昊芯英的芯片再强,也得靠太极股份这样的“系统集成高手”,才能把性能全发挥出来。
这就像“芯片是心脏,系统是血管”——中昊芯英造好心脏,太极股份铺好血管,两者一结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能跑出“大于2”的效果。
更关键的是未来的动作。
除了芯片升级、服务器优化,两家还打算拉上更多高校和企业,一起把国产TPU的生态做起来。这事儿往大了说,其实是国产算力的一条突围路:以前可能是单点突破,现在要靠产业链上下游拧成一股绳,从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能真正落地的生产力。
毕竟,全球算力竞争这么激烈,咱们要想在数字经济里有自己的“主动权”,靠的就是这种“芯片创新+系统赋能”的组合拳。
说到底,聊这些不是让大家盯着某只票,而是想聊聊背后的逻辑:当一个赛道火起来的时候,比起那些已经“高不可攀”的标的,那些在产业链里默默搭台子、做配套的角色,往往藏着更扎实的机会。
当然,行业再热,也得自己擦亮眼睛。咱们只看逻辑,不赌输赢,这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