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20家跨国仪器企业业绩表现如何?中国市场贡献几何?全球仪器市场又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2024年,受中美贸易战、经济环境、市场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科学仪器企业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近期,多家跨国仪器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度财报。为更好地了解分析和研究这些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小编特别制作“2024年全球上市仪器公司营收TOP排行榜”,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企业的业绩表现,揭示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求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下,科学仪器企业发展的确定性。
注:部分欧企、日企营收由2025年3月25日汇率换算得出,存在小范围误差。由于财报未公布,岛津、日立等企业未纳入统计
来源:各公司公开披露的财报数据,仪器信息网整理
对大多数跨国仪器企业而言,2024年是一个营收增长的年份,“恢复”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词,多家公司甚至用“创新高”“超预期”等来形容本财年的表现。但同时,也有不少高管表达了对未来经营风险的担忧。
从营收总体情况来看:2024年,默克、蔡司、赛莱默等13家企业业绩同比上升;安捷伦$安捷伦科技(A)$ 、Illumina、赛多利斯、伯乐等7家企业业绩同比下滑。其中,赛默飞$赛默飞世尔科技(TMO)$ 、丹纳赫$丹纳赫(DHR)$ 、沃特世、赛多利斯、Revvity、凯杰等多家企业与去年营收基本持平。
从同比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度,20家跨国仪器公司营收总和为1243亿美元,平均营收为65亿美元,均速为1.46%;在2024年,20家跨国仪器公司营收总和为1646亿美元,平均营收为82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24%。可以看出,全球仪器市场增长动力依旧不足。
从具体业绩表现来看:与去年仅有7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的情况相比,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的企业增至13家。但多数企业增速仅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增速明显变慢,仅赛莱默、布鲁克两家企业实现双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丹纳赫、Revvity、HORIBA、帝肯等多家企业明确指出,2025年将重点加强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方面的战略投资。可以预见,人工智能+仪器将在仪器设计、生产及应用等层面引发更深层次的变革。
作为全球最活跃的新兴市场,中国市场对整个科学仪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在逐年攀升,在各大跨国仪器企业的业绩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024年,受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多家跨国仪器企业在中国区的业务发展呈现低迷态势。布鲁克、赛多利斯、帝肯等多家企业在财报中明确表示中国市场业绩承压,并对2025年的中国市场持谨慎态度;以安捷伦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对2025年中国市场复苏持乐观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后,Illumina在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Illumina大中华区的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10%左右,降至2023年的9%,再到2024年的7%,在华收入持续下跌。未来,Illumina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走向以及全球业务布局将如何调整,无疑值得持续关注。
2024年,跨国仪器巨头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各显神通,业绩有起有伏。
在经历了2023年的业绩低迷期,多数跨国仪器企业采取裁员、关停工厂、退出非核心业务线等措施控制成本;同时通过资源聚焦和战略性并购,强化核心业务并布局高增长赛道,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初显成效。
这些举措在财报中已初见成效。2024年,多数企业营收同比实现增长,年报数据相对2023年更为“好看”,全球市场似有回暖之势。然而,结合历史业绩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增长并非单纯意味着市场环境的回暖:短期财务表现的提升,更多源于企业主动调整而非市场需求的根本性好转。
但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能熬过周期内相对最艰难时刻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有机会与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首先来看营收增长的13家企业:
赛默飞:重回增长 对2025年中国市场谨慎乐观
2024年,赛默飞实现营收428.79亿美元,同比增长6.43%,连续三年营收突破400亿美元。2023年,赛默飞的业绩曾出现小幅下滑,但在过去的一年,公司的财务数据显著改善,重新步入增长轨道。从各业务板块的表现来看,除了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略有下降外,其他主要业务板块均实现了营收增长。赛默飞特别指出,中国市场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下表现强劲”,仪器业务收入“虽未大幅增长但已显现积极信号”,但对于2025年中国市场前景的预测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默克:三大业务板块稳定增长
默克2024年营收212欧元,同比增长0.8%。公司旗下的医疗保健业务的强劲表现、生命科学业务的反弹以及电子业务的盈利增长都促成了这一业绩。此外,剥离其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收购Unity-SC、生命科学公司Mirus Bio等战略投资组合管理再次成为默克增长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蔡司:半导体业务板块增长强劲
2023/24财年蔡司全年收入108.94亿欧元,同比增长7.7%。具体来看,蔡司集团的四大业务板块均为此增长做出了贡献,亚太地区与跨区域合作为业绩增长双引擎。其中,半导体制造技术板块实现了16%的收入增长,达历史新高,带动了跨区域合作的直接业务增长;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消费者市场版块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赛莱默:呈稳健增长态势
赛莱默2024年全年营收85.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在全年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方面都创下了新的基准。尽管欧洲市场需求有所放缓,但总体需求依然强劲,其中北美市场增长显著。公司对2025年持乐观态度,预计将通过重组、并购和内部优化等方式提升整体效率,保持增长势头。
阿美特克:两大业务集团表现出色 各项关键财务指标均创年度记录
阿美特克2024年营收69.41亿美元,同比增长5.22%,各项关键财务指标均创年度记录。在阿美特克的两大业务集团中,EIG和EMG均表现出色。EIG第四季度销售额虽然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营业利润却实现了8%的增长,营业利润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EMG则受益于收购Paragon Medical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业务的强劲增长,Q4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特利丹:各业务部门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2024财年特利丹全年营收56.70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公司数字成像部门、仪器仪表部门、航空航天与国防电子部门、工程系统部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资本配置及收购方面,Teledyne完成了对于MicroPact和Exelitas的收购。
Veralto:两大核心业务均实现增长
2024年Veralto全年营业收入51.93 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公司旗下水质业务、产品质量与创新业务营收分别为31.38亿美元、20.55亿美元,均实现了核心销售的增长。从终端市场来看,2024年需求持续增强,北美工业水处理和全球消费品包装市场的复苏尤为突出。
梅特勒-托利多:净利润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2024年梅特勒-托利多全年销售额38.7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净利润8.63亿,同比增长9.43%。从地区分布来看,美洲占比42%,欧洲占比28%,而亚洲及其它地区则合计占比30%。若以本国货币计算的业务类型来划分,实验室仪器占总销售的56%,工业设备占比39%,食品零售则占据剩余的5%。展望2025,公司将利用自动化、数字化和高增长领域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良好的收益增长。
布鲁克:收入创新高 战略收购驱动增长
布鲁克2024年全年收入达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收入创新高,增速超预期。增长主要来自战略收购(贡献10%)和有机增长(4%),2024年布鲁克通过完成空间生物学、分子诊断、实验室自动化等领域多项关键收购,快速切入高潜力赛道,但短期内整合成本仍需消化。因生物制药和半导体行业的强劲需求拉动及后疫情时代科研投资复苏,美国与欧洲地区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受中国市场设备采购延迟及竞争加剧影响,亚太地区业绩承压。
沃特世:全球市场表现稳健 2025年将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沃特世2024年全年收入为29.6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在制药领域的销售同比增长1%,亚洲和欧洲市场的表现突出;工业市场保持稳定;学术和政府市场下降7%。按地区划分,欧洲增长2%,美洲和亚洲分别下降1%,但除中国外,亚洲市场的增长为两位数。中国市场按预期下降了低双位数。按产品和服务分类,仪器销售全年下降7%,但经常性收入(包括服务和精准化学品)增长了6%,显示出化学消耗品和服务业务的韧性。
Revvity:重回高增长之路 降低2025年预期
2024年,Revvity总收入为27.6亿美元,略高于2023年的27.5亿美元。诊断业务全年收入增长约3%,达15亿美元;由于生命科学设备的需求疲软,生命科学业务全年收入下降约3%,为12.5亿美元。在经历了两年的增长放缓后,公司正在重回更高增长之路,但市场、地缘政治、监管等方面的不确定性,Revvity正在降低对2025年的预期。
HORIBA:五大业务全线增长
HORIBA2024年全年营收达3173.69亿日元,同比2023年增长9.2%。受益于日元贬值带来的汇率红利以及汽车排放检测系统、半导体测量设备的强劲需求,公司旗下汽车、过程与环境、医疗诊断、半导体、科学仪器五大业务全线增长。2025财年,业务架构重组及生成式AI带动的半导体新增需求将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凯杰:稳健的增长趋势将延续
2024年凯杰全年营收为19.78亿美元,同比增长0.66%。公司在2024年取得了多项产品突破,其中QIAstat-Dx获得四项FDA批准全球设备安装量已超过660台,表现超出预期;QuantiFERON 录得11%的固定汇率增长,增长空间广阔;QIAcuity数字PCR在学术研究、制药行业等领域保持稳健增长,并在2024年拓展至临床应用。
接下来再看一下其他全球上市仪器公司的具体表现:
丹纳赫:三大业务表现各异 面临集采、呼吸道检测等挑战
2024年丹纳赫全年营收238.8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公司旗下三个部门,除生物技术部门外(-5.76%),生命科学部门(+2.63%)与诊断部门(+2.19%)在2024年度的营业额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集采计划、呼吸检测量预期的下降对丹纳赫的诊断业务影响显著。此外,丹纳赫正积极推进AI技术在诊断和病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安捷伦:看好组织结构调整及中国市场的复苏
2024财年,安捷伦营收65.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两降(LSAG和DGG),一增(ACG)。在财报公布前夕,安捷伦公布了新的组织结构,宣布成立新业务集团生命科学和诊断市场集团 (LDG)、应用市场集团(AMG),原跨实验室集团(ACG)保持不变。安捷伦预计2025财年市场将逐步复苏,主要增长驱动力包括中国市场的复苏和制药市场的回暖。
Illumina:“不可靠实体清单”利剑高悬 在华收入持续下降
2024年Illumina全年收入约43.3亿美元,同比下降2.9%。Q4季度营收11亿美元,同比增长1%,继续延续复苏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后,Illumina在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Illumina大中华区的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10%左右,降至2023年的9%,再到2024年的7%,在华收入继续暴跌。
赛多利斯:主业优势驱动,区域风险突出
2024年,赛多利斯销售收入达 33.81 亿欧元,去年同期为33.96亿欧元,基本持平,整体呈主业优势驱动,区域风险突出的特点。与2023年度相比,2024年度,赛多利斯实现订单量10.8%的增长。由一次性耗材和基因治疗驱动,赛多利斯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同比增长15.9%;受中国市场拖累(收入-13.7%),实验室产品与服务同比下滑3%。
伯乐:投资、收购动作不断
伯乐2024年全年营收25.67亿元,同比下降3.9%。业绩变动主要由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终端市场的持续疲软导致生命科学部门的销售额下降12.6%。2024年,伯乐持续推动产品创新,进行投资,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将Bio-Rad的Droplet Digital™PCR平台扩展到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
思百吉:多个终端市场需求疲软
2024年,思百吉全年营收12.99亿英镑,同比下降7%,反映出多个终端市场的疲软态势。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思百吉业务系统为公司带来了切实的效益,同时通过三次高度协同的收购强化了业务组合实力。2025年,思百吉将成本控制方面采取果断行动,专注于现金创造和降低杠杆率。
帝肯:目标市场支出减少,多重因素加剧挑战
2024年帝肯全年营收9.34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12.85%,下降原因主要系目标市场支出减少,导致生命科学和合作伙伴业务部门的需求下降,中国市场普遍疲软以及特定的客户相关因素加剧了这些挑战。2024年,帝肯通过关闭美国圣何塞工厂、整合全球生产基地,节省成本约1200万瑞士法郎,部分抵消收入下滑影响,并计划投入6839万瑞士法郎,重点投向基因组学自动化平台及AI驱动实验室管理系统。(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