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4年国产仪器行业营收分化,头部企业如安图生物逆势增长,高分红拉大老板收入差距,出海战略成关键驱动力,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领域面临挑战,成本压力加剧。
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与产业升级并行的 2024 年,国产仪器行业整体营收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头部企业通过战略调整实现逆势增长,部分领域则因市场收缩与成本压力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聚焦 15 家代表性企业,通过分析其财务数据,从企业领导者收入情况入手,深入透视行业发展与企业治理的共性。
备注:收入=薪酬+分红;薪酬指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薪酬;分红指派发的现金红利。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老板们的收入主要由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薪酬(基础薪酬)以及向股东派发的现金红利两部分构成。本次统计的15家企业老板收入,相比去年,收入极差进一步拉大。
高收入主要是由于高分红。安图生物$安图生物(SH603658)$ 董事长苗拥军是今年唯一收入破亿的老板,且已连续两年达到这一水平(去年收入1.3亿)。其收入构成中分红占比达到99%。此外,在2025年3月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73亿人民币的财富位列第3206位。安图生物分红力度占净利润的 60.28%,泰林生物$泰林生物(SZ300813)$ 甚至更高,总派发金额占归母净利润的91.94%。高比例的分红政策虽然有助于提升股东回报,但也可能引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隐忧。
企业营收与收入息息相关。在增长动能层面,生物医药产业链与海外市场成为核心驱动器。安图生物通过产品矩阵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精准把握集采政策机遇,实现营收规模微增;纳微科技$纳微科技(SH688690)$ 则凭借色谱填料等核心耗材的快速放量,在生物工艺领域构建起技术壁垒。更值得关注的是出海战略的突破性进展:安图生物海外营收同比激增36.25%,皖仪科技更是以447%的增速惊艳市场,印证了国际市场拓展对冲国内周期波动的战略价值。
传统优势领域却面临严峻挑战。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分析板块集体承压,这一点在雪迪龙董事长敖小强的收入变化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收入已连续下滑,从2022年的1.4亿降至2023年的1.1亿,今年更是未能突破亿元大关。雪迪龙、天瑞仪器等企业在该板块营收缩水,暴露出政策依赖型业务的脆弱性——当政府采购预算收紧与项目执行周期延长叠加,企业抗风险能力遭遇考验。先河环保虽维持环境监测系统4亿元级收入体量,但市场份额的波动警示着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现实。
成本端压力更呈现蔓延态势,进一步挤压净利润。泰林生物虽在微生物检测、污染控制、无菌生产等领域取得业绩突破,但原材料涨价与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泰坦科技陷入"以价换量",收入增长与费用增速不匹配,使得各项费用增加,最终严重影响了净利润。力合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1%,但由于成本上升和费用增加对利润的侵蚀也导致净利润下滑。而纳微科技等企业通过全面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核心业务恢复增速,且各项期间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薪酬为基础薪酬,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小,平均仅约4%,较去年的6%进一步降低。2024 年基础薪酬范围在29万至252万之间,平均数值约为86万元,相比去年也有所降低。这也是企业在利润压力下削减固定成本的写照。
在国产替代加速与资本约束趋紧的双重背景下,仪器行业高管薪酬体系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益分配,也充分体现了公司战略转型、产业升级周期与成本管理的核心机制。未来,能否在技术深耕、市场多元化、运营精细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