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行业大洗牌的当下,又一家跨界光伏上市公司董事长“下课”了。
9月25日,*ST海源(002529)董事会正式完成换届选举,新组成的第七届董事会变化很大,用“大换血”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
新的董事会成员有董事长刘浩,董事唐茂辉、董事王辉、董事李杨(女)、董事潘振海和董事张奇彦,独立董事为张学记、华金秋、王澎。
这次换届不仅上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许华英(女),董事张忠,董事刘勇,独立董事叶志镇,独立董事郭华平,独立董事刘卫东未能连任,就连业内的“老熟人”甘胜泉也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列表内。
在介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届满离任情况时,*ST海源提到,甘胜泉、许华英、张忠、刘勇、郭华平、刘卫东因任期届满及相关规定,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同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甘胜泉、副总经理杨大谊不再继续担任公司职务。前述人事调整信息显示,甘胜泉及其管理团队已全面出局。
*ST海源如此大的人事变动并不意外,早在今年3月份就已埋下伏笔。
随后,9月9日进行的董事会换届,刘浩、唐茂辉等多人被提名为董事,甘胜泉等人就未出现在董事成员名单之中。
时钟拨回到2025年3月24日,当时海源复材发布了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的公告。6天后这个重大事项就有了眉目,海源复材的控股股东赛维电力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3,717.50万股股份(14.2981%)以每股9.42元合计35,018.85万元的价格协议转让给新余金紫欣。
3个月后的5月27日,这宗股权转让协议完成交易过户。公司的控股股东由赛维电力变更为新余金紫欣,刘洪超、丁立中、刘浩将成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最初,甘胜泉通过江西嘉维(注:此后变更为赛维电力)以5.5亿元的价格从李良光家族手里转来5720万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成为控股股东。
后来,赛维电力在2022年12月和2023年6月分别减持了482.50万股和520万股,共计套现约1.5亿元。持股数量就此降至47,175,000股,持股比例18.14%仍为控股股东。
今年在将手中3,717.50万股转让给新余金紫欣后,赛维电力只持有1000万股*ST海源股份,持股比例为3.85%,现仍为第二大单一股东,但却失去了控股股东地位。
回眸赛维电力和甘胜泉入主5年来,海源复材曾给行业带来了惊喜,也一度让市场失望。
当时,海源复材为*ST海源,已一只脚站在退市悬崖边。甘胜泉进入第二年,即带领*ST海源脱星摘帽,同时确立了复合材料制品+机械装备+光伏业务三主业的发展模式。
这个乡情浓郁的江西汉子还将海源复材总部从福建搬到江西新余,并更名为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进军光伏的路上,甘胜泉以惊人的豪气、大手笔成功出圈,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投资金额有105亿元、300亿元和80.24亿元,加起来达到493.24亿元。
其中,80.24亿的投资规划于2023年1月立项,准备在安徽全椒县分期投建15GW的高效光伏电池、3GW光伏组件项目。
2023年5月16日,海源复材又宣布将滁州全椒一期项目的规划进行调整,从原来10TOPCon电池产能增加至3GW组件产能,同时二期项目也改为5GWHJT电池项目。
后来,这个项目最终夭折了。2024年3月,海源复材将项目实施主体滁州能源100%股权以3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爱旭科技。
面对退出光伏业务的质疑,甘胜泉公开表示,公司不会退出光伏业务,不会参与光伏产能竞赛,还计划“以技制胜”,通过牢牢牵住技术研发这个“牛鼻子”,持续关注叠层电池、铜电镀电池这类前沿甚至颠覆性技术产品,实现降本增效。
现在来看,随着赛维电力不再是控股股东,甘胜泉不再是董事长、总经理,光伏业务未来恐能成为海源复材发展的侧重点。
甘胜泉掌舵时期,海源复材有过脱星摘帽的高光,还有过股价一飞冲天创出35.76元历史新高的辉煌。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式,因2024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数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海源复材在2024年报发布后再次披星戴帽,兜兜转转回到了当初的原点。
幸运的是,在被*ST之前,赛维电力成功将控股权转手给了新余金紫欣,且卖出的价格也算合理。
当初,赛维电力以5.5亿元接手5720万,通过减持套现约1.5亿元,再转让给新余金紫欣拿到3.5亿元,已回本5亿元,手里还剩下1000万股,按最新股价7.55元计算,市值为7550万元。
5年前,*ST海源是壳股,5年后还是壳股。这次新东家到来后,会给*ST海源带来哪些改变,不妨拭目以待。(草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