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10年期美债一度接近或突破5%)
高利率吸走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特别是资金从风险资产(如港股、科技股)流出。
外资在港股的占比较高,资金一旦外流,对股价冲击非常直接。
美元指数走强
港币与美元挂钩,港股流动性受美元环境强影响。
美元走强意味着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资金环境趋紧,导致科技成长类股票估值进一步受压。
👉 这一波美债利率上行,本质是美联储持续“高利率更久”的预期在发酵,而港股和中概科技股估值普遍依赖未来增长,对贴现率非常敏感,所以跌幅更明显。
中美科技脱钩加速
美国在国庆期间前后传出进一步限制AI芯片、半导体设备出口的消息(如限制英伟达对华销售A800/H800)。
这直接打击了中概科技板块的情绪,尤其是半导体、云计算、AI 相关个股(如中芯、华虹)。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近期美方官员多次访问亚洲并强化与盟友的科技联盟,中国的外部环境承压,市场担忧后续更多制裁或技术封锁措施。
外资普遍不愿在不确定性高的板块重仓。
👉 这导致港股科技股的估值风险溢价上升,哪怕基本面短期没变,股价也会先行调整。
国内经济修复节奏不如预期
虽然节假日消费数据有亮点,但房地产与地方财政压力仍在。
企业盈利预期偏弱,尤其互联网平台的盈利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内资资金缺乏接力
北向资金国庆期间休市,港股缺乏增量买盘。
南下资金在节前布局后,节后缺乏继续推升的动力,部分资金反而逢高减仓。
市场信心脆弱
港股过去几年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低迷。节后一个明显特征是:一旦出现负面消息,资金容易集体撤退,形成踩踏式下跌。
估值高、Beta值高
科技股对整体市场情绪和利率的敏感度(Beta)高,一旦市场整体下行,它们的跌幅往往放大。
前期部分龙头(如腾讯、小米、阿里)节前有反弹,节后容易成为获利盘出逃的优先目标。
基本面缺乏强劲催化剂
Q3财报季还没正式启动,投资者普遍处于“等数据”状态,资金不愿提前抄底。
沽空比偏离大幅上升的腾讯、小米、泡泡玛特,恰好是节后科技股的主跌力量;
阿里等沽空偏离下降的股票,虽然资金压力小一些,但仍受整体板块拖累下行;
半导体股的沽空比下降,但股价依然调整,说明更多是资金流出而非纯空头打压。
✨ 这波中概和港股科技股的节后普跌,是外部流动性紧缩 + 地缘政治压力 + 内部经济预期偏弱 + 科技股本身估值敏感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短期内,除非:
美债利率明显回落;
或国内出台更强的托市 / 产业政策;
或财报季出现超预期表现,
否则科技股整体仍可能维持震荡偏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