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曲速资本市场长袖善舞

用户头像
慕容衣
 · 陕西  

2025年6月30日,$旋极信息(SZ300324)$ 发布公告,宣称曲速已开发出“TGU01芯片”及搭载该芯片的“Bumblebee服务器”并上市销售,经旋极验证,服务器满足对赌条款的要求,标志着此前的对赌目标圆满完成。

我们先看下公开途径可以获取到的产品相关信息:芯片产品: TGU01 “大模型推理芯片”,芯片详细信息无;服务器产品:Bumblebee,搭载TGU01 芯片,为4U8卡算力服务器,内存总容量2048GB,类型为DDR5带宽数据:

官方写入带宽接近2800Gbps,读取带宽接近3100Gbps。专业检测机构数据为2869 Gbps。模型支持能力:支持Qwen3-235B-A22B的大模型,专业检测机构数据为支持6710 亿参数大模型的高效推理。

再让我们一起详细分析,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隐藏信息:1. 带宽的单位,Gbps vs GB/s大家都知道,GPU显存带宽是显示芯片与显存之间数据传输速率的衡量指标,单位一般用的都是GB/s,而目前公告上显示带宽数字的单位均为Gbps。

普及一下,Gbps 代表千兆比特每秒(Gigabit per second),GB/s 代表千兆字节每秒(Gigabyte per second),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1 字节等于 8 比特(bit),所以 Gbps 和 GB/s 之间的转换不是简单的 1:1 关系,而是8 Gbps 等于1 GB/s。

旋极在公告中没有使用常用的GB/s作为单位,而是使用了Gbps。按照专业检测机构检出来的2869,如果单位为GB/s ,2869 GB/s ≈ 2.869 TB/s,便与英伟达 H100 等高端 GPU 的主存带宽是同一量级(H100 HBM3 带宽约 3 TB/s 量级)。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注意到单位的问题,更换单位后的带宽能力非常接近 H100,那么由此推断,这个芯片的大模型推理/训练能力也会非常接近H100。

本地显存的类型与容量英伟达的H100使用HBM3 高带宽显存,这与曲速版本的DDR5有着本质性差异,在带宽与延迟上的差距更是巨大,HBM的带宽通常是 DDR 的数十倍到数百倍。不过如果换个视角,曲速是从成本角度去考量,倒也说的过去,毕竟同单位的HBM可以买差不多18个DDR5了。

模型支持能力公告的内容显示 Bumblebee/TGU01能够支持 Qwen3-235B-A22B,而且检测机构认为可支持 6710 亿参数级别的大模型高效推理。假设检测机构并没有说谎,那么可以推测Bumblebee可能在模型加载策略上做得比较成熟,从而能在有限物理内存下进行大模型推理。

不过业内领先的寒武纪MLU370-X8,宣布支持的是Llama-2 70B(1000亿+参数)大模型,壁仞科技 BR104宣布支持的是GPT-3(2000亿+参数)级别大模型,大家可以参考下表相关数据。

像H100依靠NVLink/NVSwitch来实现高带宽多卡互连,用于分布式大模型推理/训练。曲速提供的是 4U8 卡服务器形式,没给出卡间互联带宽的任何细节,让人无法了解服务器多卡大模型的串联效率。

总而言之,这个机器能不能跑通大模型,不能简单以“能不能把参数放进内存”作为标准,旋极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公开一下芯片和服务器的技术白皮书,让投资者了解更详细算力、实际运行曲线、功耗/热工等等量化数据。

浙江曲速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浙江诸暨,官网介绍显示,在北京、上海、杭州和硅谷均设立研发中心,公司骨干成员均毕业于美国、中国科学院和国内顶尖高校,80%以上的员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看起来,绝对是一个典型的“独角兽”式配置。曲速的主营业务是从事先进制程AI推理芯片研发、设计及销售,并根据客户需求为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进行定制开发。业务领域也是妥妥的国家重点战略方向。不过,要判断曲速是否真正具备AI芯片研发能力,还是需要从公司团队、专利储备、产品路线等多个维度来看。

创始人与核心技术团队创始人戴斌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终端产品部经理,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创客科技有限公司CEO。

不过据中国证券报在《浙江曲速二次运作 旋极信息投资AI芯片迷雾重重》一文中的报道:看起来媒体对曲速的核心团队还在存在质疑,不过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才是好猫,只要能做出芯片,也不一定非要有大厂出身。

从2024年可查的参保人数(爱企查数据)显示,总部浙江曲速13人,上海曲速参保人员48人(含分公司7人),诸暨曲速0人,绵阳曲速0人,合肥曲速0人,宜宾曲速0人,对比曲速官方微信号在2024年初发出的团建照片,人数大体上能够对应。

员工人数对比同领域的壁仞科技(Biren)与摩尔线程(MooreThreads),还是差距比较明显。比如摩尔线程,从其招股书中可以明确看出截至2024 年底约有886名研发人员。

专利与知识产权曲速的官网上没有公布相关的专利信息,在爱企查公司信息中,可以看到到浙江曲速拥有8项发明专利,不过这些专利里面只有一项是与AI业务相关的原始获得,其他的都是16-17年获得的专利转移而来。

不过子公司上海曲速超为还是申请了20多个发明专利,只是都在审核中,暂时还没有拿到手。

如果要是与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相比,这个专利的数量就少了一些。截至2024年底摩尔线程发明专利约410项,壁仞科技已获取专利数量也超过300项。

产品路线至于产品路线,曲速的Polaris-H VPU芯片已经量产,该产品面向视频结构化分析及AI推理场景,主要应用于系统集成商与数据中心,能够减少服务器CPU负担与网络带宽消耗,其官网公布已在市场实现了超过3亿元销售,这说明其在特定垂直场景确有落地能力。

但VPU与真正的GPU,技术门槛和生态壁垒并不完全在一个量级。好在曲速的芯片已经商业化,据旋极2023年披露的公告显示,2021年、2022年,浙江曲速营业收入分别为840.7万元,1.44亿元,2023年前5月,浙江曲速营业收入为6005.67万元,合计收入约2.12亿元。

按官网公布的已超过3亿元的数据来看,从2023年5月至2024年底,累计19个月合计收入为9000万元,对比23年的前5个月,似乎销售增速不是太可观。

浙江曲速这个名字,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资本市场面前,它的运作轨迹,像极了一场有预谋的接力。

曲速的第一棒出现在 2021年:据媒体报道,$好利科技(SZ002729)$ 曾在2021年8月谋划收购曲速不低于51%股权,重点开发数据中心领域的GPU芯片和智能驾驶领域的ADAS芯片,意图通过资本并购快速整合并推进其类GPU(VPU)和加速卡业务的商业化落地。

不过,对赌约定两年内完成GPU芯片和ADAS芯片等新型产品量产时间将近过半的背景下,好利科技2023年3月以降低投资风险为由宣布将其持有的合肥曲速股权由50.05%降为18.23%。与之相对应的,是好利科技期间显著的股价涨幅。

第二棒,便是这次$旋极信息(SZ300324)$ 的入股。旋极以“1亿元增资+2亿元购股”共计3亿元的代价,换取了市场估值水平的明显增长。

第三棒,2025年5月8日,就在旋极发布对赌达成公告的前夕,港股小盘公司梧桐国际通过其全资子公司Planetree Lavie Limited,从戴斌手上买走了曲速业务配套公司(Warpdrive Technologyv Limited)的全部股份,并以此将自己包装成进入 AI 芯片产业链的桥头堡。

梧桐国际通过发行1500万股代价股的方式完成交易,也点燃自己“港股小盘+AI”故事的想象空间。

如果把这三段资本动作放在一起看,倒是可以看出曲速逢迎资本运作的三层逻辑:一是一鱼多吃,先引产业资本入局,再通过对赌条款博一次机构资本,最后还能跟小盘港股搞搞暧昧,讲点商业故事。

二是以资本故事推动技术展示,当企业能在对赌期内推出样机或产品,资本便把“交卷”包装成证明,从而在短期内带动市场与舆论;

三是链上协同与配套嫁接——梧桐收购的并非曲速主业本身,而是配套服务与供应链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本化操作也是资本玩家的常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