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纳川这个公司就是个无实控人的垃圾公司。高管大量辞职,没有人顶替,必然是有原因的。没有人愿意登上一艘破船。公司已经是一个烂摊子。现在被申请重整。泉州市果子看上这个公司了,先洗财务,后重组注入,不然这个票未来依然是要死的。重整后做什么重组操作还不知道,只能按照重整票做。产业投资人1.25 元 / 股,财务投资人价格预估为1.8左右。未来跌破两块就可以考虑,不然没有参与价值。
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3 年,2011 年 4 月 7 日在创业板上市,曾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然而,近年来公司内部控制问题频出。在 2024 年,公司董秘及 4 名董事辞职后,未能及时进行改选,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出现明显缺陷。公司内部的决策、监督等机制无法有效运行,使得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内部管理等诸多事务时,反应迟缓且缺乏有效应对策略。
更为严重的是,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存在重大漏洞。公司未制定完善的投资管理相关制度,对参股公司泉州市启源纳川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缺乏必要且有效的监控手段。这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察觉该参股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潜藏的巨大风险,最终造成投资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核算也因此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基于此,公司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成为公司被 ST 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从财务数据的长期表现来看,ST 纳川的情况不容乐观。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以 2025 年一季报数据为例,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 1658.11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65.21%;归母净利润为 - 4302.55 万元,同比下降 41.24%。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样呈现出大幅下滑的态势。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恶化,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已大不如前。
同时,2024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明确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在资金流动性、债务偿还、业务拓展等多个关键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公司未来的经营前景将愈发黯淡,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危机。上述情形严重触发了相关规定中其他风险警示的条件,使得公司股票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前文已提及,2025 年第一季度,ST 纳川营业总收入锐减至 1658.11 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 65.21%。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公司业务规模急剧收缩。公司在给排水管材研发制造销售、管道修复、管道工程服务、管网投资运营以及新能源等核心业务板块,均未能有效抵御市场竞争压力和行业下行趋势的冲击。
在利润方面,归母净利润为 - 4302.55 万元,同比下降 41.24%,亏损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不仅凸显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极度匮乏,更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公司可能面临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低下、销售渠道受阻、营销费用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吞噬着公司的利润空间。
本报告期内,ST 纳川的三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问题十分突出。三费总和占总营收同比增幅达 211.21%,这一比例的大幅上升,反映出公司运营效率极其低下,费用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例如,可能由于公司债务规模较大,导致财务费用高企;销售团队效率不高,使得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繁琐、人员冗余等,造成管理费用持续增加。这些过高的费用进一步压缩了公司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使公司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从偿债能力指标来看,ST 纳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息资产负债率已达 51.16%,这意味着公司的负债规模相对资产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偿债风险较大。有息负债总额 / 近 3 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已达 13.56%,表明公司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同时,货币资金 / 流动负债仅为 1.83%,近 3 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 / 流动负债仅为 8.69%,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公司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短期偿债能力堪忧。公司可能随时面临债务逾期、资金链断裂等风险,这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每股净资产 0.08 元,同比减少 88.43%,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出公司净资产规模大幅缩水,资产质量严重下降。公司可能存在资产减值、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公司的资产价值不断降低,股东权益受到极大损害。这不仅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也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并购能力等受到严重制约。
ST 纳川原实控人陈志江,曾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的一系列不当行为,给公司带来了沉重打击。
在 2020 年 3 月 2 日和 3 月 3 日,陈志江通过向晋江锦富贸易有限公司、泉州锦奥贸易有限公司预付原材料采购款的不正当形式,占用纳川股份资金。在这期间,日最高占用金额高达 3280 万元,占纳川股份 2019 年经审计净资产的 2.34%。尽管在 2020 年 4 月 24 日前归还了全部占用资金的本金,并在 2022 年 11 月 4 日归还了占用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但这一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这种违规占用资金的行为,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影响了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破坏了公司的信誉和市场形象。
2021 年 7 月 8 日,因纳川贸易(由陈志江担任法人代表的全资子公司)、陈志江、张晓樱等涉嫌共同操纵 “纳川股份” 股票,证监会对纳川贸易及陈志江进行立案调查。在被立案调查的敏感期间,2023 年 7 月 28 日至 2024 年 5 月 10 日,陈志江所持公司股票分别被司法拍卖减持,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该事件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也对公司的股价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进一步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发展节奏。
四、重整进展
2025 年 3 月 17 日,债权人凌云向泉州中院申请对 ST 纳川(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300198)进行重整和预重整 。
3 月 19 日,泉州中院作出决定,同意对其启动预重整,并指定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同日,临时管理人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向公司债权人发出债权申报公告,要求债权人于 4 月 23 日(含当日)前申报债权 。
3 月 25 日,公司披露了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3 月 26 日,临时管理人发布预重整审计及评估机构公开选聘公告。
截至 4 月 22 日,共有 38 家(以联合体形式报名算作 1 家)意向投资人向临时管理人提交报名材料并足额缴纳报名保证金 。
4 月 18 日,临时管理人经评审选定了预重整审计及评估机构,5 月 14 日选定预重整财务顾问 。
6 月 12 日,临时管理人组织公司与遴选确定的产业投资人泉州市创新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泉州市泉港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共青城佳和贤八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厦门中晶辉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投资协议》 。其中,泉州市创新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实际控制人为泉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泉州市泉港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泉港区人民政府。根据协议,重整投资人认购价格为 1.25 元 / 股,泉州市创新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 2.17 亿股,投资款总计 2.71 亿元;共青城佳和贤八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 2970 万股,投资款 3712 万元;厦门中晶辉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 6930 万股,投资款 8662 万元;泉州市泉港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认购 8000 万股,投资款 1 亿元 。此外,泉州市创新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将指定财务投资人认购不低于 3.82 亿股转增股票。股份锁定期方面,泉州市创新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 60 个月,其他三家为 36 个月 。协议还约定,在标的股份交割完成后一个月内,公司将依法启动董事会改组,泉州市创新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望取得公司控制权 。同时,临时管理人再次发布公告,要求公司债权人于 7 月 11 日(含当日)前,根据相关指引向其申报债权。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签署的重整投资协议存在因触发约定情形而导致被解除、终止的风险,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也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若重整失败,公司将存在被宣告破产清算的风险,股票亦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五、多元的业务版图
(一)管道业务的起起落落
产品生产与布局:ST 纳川曾是国内最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结构壁管(克拉管)供应商,其产品种类丰富,除克拉管外,还涵盖钢骨架聚乙烯 (PE) 塑料复合管、绿色安全 PE 实壁管、连续缠绕玻璃纤维增强管等。公司在福建、天津、湖北、上海、四川、江苏等地建立了 7 个生产基地,拥有近 50 条自动化生产线,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应用领域广泛:其管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领域,包括雨水收集、引水、给水、排水、中水回用、工业、燃气及核电等。在过去,公司凭借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在市政工程、核电火电等项目中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例如在一些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核电站的配套管道工程中都有纳川管材的身影。
服务业务补充:公司旗下的纳川水务公司,主要从事市政管网普查、检测、运维服务、非开挖修复及微顶管工程。这一业务板块是公司在管道生产销售基础上,对市政管道服务领域的拓展和补充,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管道系统解决方案,增强公司在管道业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然而,由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佳,管道业务也受到影响,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业务拓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新能源业务的探索与挣扎
动力总成板块:福建万润作为公司在新能源动力总成领域的重要布局,是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环卫车和工程机械领域内领先的总成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电机、电控、变速器及整车控制器、辅驱控制器和其他零部件的整体集成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包括环卫单发系统总成、环卫电驱动系统总成、带 DAT 变速器的电驱动系统总成等,覆盖了环卫车辆、工程机械、客车等多个领域。福建万润已建立驱动电机产线 2 条,驱动电机目前月产能单班 6000 台;自动变速器产线月产能达单班 3000 台;已建立 5 条控制器产线,控制器月产能单班 5000 套,VCU 月产能单班 5000 套。全国动力系统市场保有量已超 3 万台,其中 60% 为公交车。但同样面临市场竞争激烈、资金投入大、技术更新快等挑战,在公司整体财务困境下,发展也受到限制。
锂电池板块: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以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锂电池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年产能 25 亿瓦时,在国内动力锂电池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已为全球 500 万终端用户、2 万多辆电动汽车提供产品和服务。但随着新能源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以及公司自身资金、管理等问题,锂电池业务也未能实现预期的高速增长,甚至在市场份额争夺中逐渐处于劣势。
公司还通过福建纳川塑业有限公司经营大宗贸易业务,专业经营国产和进口管材原料。作为多家国外厂商在国内的代理商,同时也是中石化燕山石化华南地区分销商,在管材原料贸易领域拥有一定的渠道和客户资源。然而,该业务也受到公司整体经营环境和市场波动的影响,未能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