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蛋创新:业务向AI算力领域延伸,不到20倍PE估值合理吗?

用户头像
细聊财经
 · 天津  

今年科技股行情中,“沾芯就涨”的特征较为显著—美股英伟达带动全球算力产业链关注度上升,A股半导体、AI板块多次创下阶段新高,寒武纪股价曾出现超越贵州茅台的情况;而在港股市场,AI算力赛道中的硬蛋创新(00400.HK),市场关注度相对较低。

8 月29日晚间,硬蛋创新披露2024年半年报,业绩呈现增长态势:报告期内营收66.77 亿元,同比增长54.5%;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17.2%。若按此业绩节奏推算,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有望突破2.3亿元。从估值来看,截至当前,公司市值约42亿港元,滚动市盈率不足20倍;相较于同行业公司常见的50倍甚至百倍市盈率,其当前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市场对硬蛋创新关注度较低,或与传统认知有关—部分投资者仍将其视为单纯的“芯片贸易商”。但结合半年报内容,公司业务已逐步脱离传统定位,向AI领域延伸,正从“芯片分销”向“算力相关服务”转型。

硬蛋创新的转型方向,体现在“科通技术+硬蛋科技”双平台的布局中:

科通技术侧重算力供应链环节:一方面与英伟达赛灵思英特尔等80余家全球芯片原厂建立合作关系,拥有高端算力芯片的分销渠道;另一方面对接云端AIDC、边缘侧AI智能硬件的需求,参与全球算力网络相关的供应链配套。从业务模式看,其核心并非单纯 “销售芯片”,而是将稀缺芯片资源匹配至算力需求场景。

硬蛋科技则聚焦技术赋能:搭建AIoT数据与技术服务平台,将原厂芯片转化为客户可直接应用的AI解决方案。两大平台形成“硬件+软件”的协同,覆盖AIoT“芯-端-云”产业链环节,与传统芯片贸易商的业务模式存在差异。

部分投资者可能仍以静态视角看待硬蛋创新的业务,关注其传统芯片分销约8%的毛利率,认为20倍市盈率具备合理性。但从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盈利模式已出现变化:

此前业务以 “赚取进销价差” 的芯片分销为主,当前则逐步增加 “技术服务” 的盈利占比—例如将英伟达芯片整合为定制化AI方案并收取技术服务费,参与国产化模组开发并获取 License 授权。国盛证券指出,硬蛋创新已成为AI算力供应链中的参与方,其高端算力资源渠道优势或尚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中。

从投资角度看,硬蛋创新的核心关注点在于能否实现从“芯片渠道商”到“AI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转型跨越。当前股价所反映的估值或仍偏向“贸易商”定位,而公司业务则在向AI相关领域拓展:手握80家芯片原厂资源,业务布局贴合算力需求增长趋势,采用“产品供应+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

市场对企业转型的价值认知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这可能为硬蛋创新带来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对于认可其转型方向的投资者而言,当前约20倍市盈率的硬蛋创新,在AI算力赛道中或具备一定的估值性价比与成长预期—需注意的是,AI算力需求虽处于增长阶段,但其估值能否随转型推进而调整,仍有待市场对其业务成效的进一步验证。$硬蛋创新(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