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脑机交互AI眼镜,14倍PE仁和药业站上“Al+医药”风口

用户头像
风口上的价值投资
 · 广东  

有传统医药印记的仁和药业,令人意外地站上“A|+医药”风口,其子公司研发推出全球首款脑机交互智能眼镜ULook,目前已在试销售验证阶段,着实令人嘱目。

一、创新突破:脑眼协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1、脑眼协同

ULook眼镜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EEG脑电波监测、红外眼动追踪、环境光传感、陀螺仪姿态检测),首次实现“眼-脑-心理”三维联动。

2、非侵入式脑机口

与传统脑机接口需开颅植入不同,其采用柔性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技术,以非侵入方式实时量化用户专注力、眼疲劳及情绪状态,技术路线更安全且易普及。

3、算法与功能设计

核心算法将传感器数据转化为可干预的健康指标,例如:

视觉训练:通过动态刺激游戏缓解眼肌疲劳,激活视网膜细胞;

专注力提升:结合脑控飞行器等交互训练,动态调整难度以优化大脑状态;

近视防控:兼容离焦镜片,延缓青少年眼轴增长,形成“光学+行为监测”双重防护。

二、消费级落地:精准切入青少年健康刚需

1、解决痛点明确

聚焦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国青少年近视率超60%)、注意力分散及心理情绪管理三大痛点,与普通智能眼镜(如AR娱乐、信息提示)形成差异化竞争。

2、消费医疗融合的蓝海市场

当前脑机接口应用集中于医疗康复(占市场86%),消费端渗透率不足5%。ULook以眼镜形态降低使用门槛,撬动千亿级青少年健康市场,且受益于政策对近视防控的强推力(如国家“明眸工程”)。

三、商业化路径:推动“医药+AI+消费电子”跨界生态形成

1、易规模化和低成本技术普惠

作为全球首款“戴在鼻梁上的脑机”,ULook验证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消费级场景的可行性,其技术路线(柔性传感+轻量化)比Neuralink等侵入式方案更易规模化,成本仅为后者的1/40(预估售价约5000元 vs. 20万元手术费),加速技术普惠。

2、重塑脑机接口商业化路径

仁和药业联合深圳必爱智能(MIT背景团队)研发,整合医药健康与AI硬件能力;上游采用汉威科技等企业的柔性传感器(成本比美国低50%),下游链接眼镜零售渠道,推动“医药+AI+消费电子”跨界生态形成,重塑脑机接口商业化路径

四、未来展望:14倍PE价值型仁和药业从传统药企向创新型“Al+医药”转型

目前ULook已处于试销售验证阶段,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并带动公司从传统药企向创新“Al+医药”转型。

未来,ULook可扩展为青少年健康平台:

数据服务:积累用眼/脑行为数据,优化训练算法;

增值产品:对接心理咨询、在线教育等衍生服务。

五:市场表现:两板回档是对重磅信息的正常反应,消化潜伏盘后有望估值修复

1、为什么属于重磅信息

(1)“全球首款”、“脑机交互”、“AI眼镜”,这三个关键词连接在一起足够构成重磅信息。

(2)“眼脑协同”、“非侵入式”具有开创性。

(3)对于由传统型医药公司仁和药业研发推出更具有突发性,令人颇为意外。

(4)已在试销售验证阶段,属于实质性进展,并非多数概念股的那种PPT。

2、市场初步反应后下一步当如何走

(1)两个“一”字板,只是对突发性重磅信息的初步反应。

(2)接着回档5.27%,是为了消化潜伏盘后更好的上涨,这对于有传统药企印记的股票太正常不过了。

(3)三天仅15%左右的涨幅显然低估了此事件作为仁和药业由传统药企向“Al+医药”转型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4)仁和药业动态市盈率仅14倍,当低PE叠加“Al+医药”、人脑工程、Al眼镜等风口,仁和药业向创新型药企转型将展开价值重估行情。

实际上,仁和药业向创新药企转型不止于脑机交互Al眼镜ULook,其眼科创新药RM301B已在临床中。

ULook的推出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首次实现消费级应用,标志着仁和药业迈开了“AI+医药”创新转型的新征程。

$仁和药业(SZ000650)$ $塞力医疗(SH603716)$ $好上好(SZ0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