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的委屈

用户头像
又何必呢
 · 浙江  


很丢人的是,昨天我伤感了好一会儿——当然不是为了贾总。
我是在哀悼逝去的互联网。从1997年开始上网,高中时代,它带我认识世界、交朋友,找一块自留地寻诗和远方。那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对陌生人讲梦想,甚至轻易地把家庭住址告诉对方。可能是恋爱,也可能只是精神挚友,至今不知道对方长相。
那个时代让我怀念太久,我甚至可以絮絮叨叨写一万字夸它而不停歇。
但, 我的感受并不重要。它向“前”走得太远,怕是再也寻不回了。
回归正题。西贝事件暂告一段落,沸腾的舆论终会回归安静。眼下有人赢了、有人输了,公众虽然还得继续吃预制菜,但总算是借机发泄了心里那点堆积的窝囊气。
味千拉面的“骨汤门”发生在2011年。这件事对味千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从品牌信誉到财务状况遭遇重创。市值一度蒸发约79亿港元;复牌后股价较事件前下跌超45%。2012年,味千中国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6%。
现在回看爆发前的17.93元,充满讽刺。昨日收盘价仅1.03元,期间从未有过像样反弹,甚至在2022年最低跌到0.362元。
味千在危机初期的应对被广泛诟病:先是辩解,之后才勉强承认错误。
海底捞的“冲兑门”发生在“骨汤门”之后一个月,“因其迅速、坦诚的回应,成功控制了舆论态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成为了企业危机公关的一个经典反面教材。”——这段话来自AI对事件的总结,但张勇肯定不这么觉得。晚一个月爆发,有了前车之鉴,张勇是幸运的。
而本质区别在于: 味千的核心问题是虚假宣传(夸大钙含量)和长期隐瞒汤底真实工艺,这击穿了诚信底线。海底捞的主要问题则是信息告知不充分,但其勾兑工艺本身合法,也从未宣称“现熬”。这使得海底捞的问题性质相对更轻,回旋余地更大。
另一个区别在于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市场反馈强度、舆论传播效率、企业负责人的绝对话语权……都不一样。
十四年后的差不多时节,西贝犯的错更接近海底捞的“冲兑门”。钻预制菜标准漏洞、耍小聪明,已是餐饮行业公开的密码。
“我,贾国龙,一没违法二没违规,甚至用行业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我问心无愧,何错之有?”
贾总什么都记得,唯独忘了自己是一位服务行业的从业者。
今时今日的互联网,一个网红主播就足以将企业推到生死边缘。从替俞敏洪感到隐隐不安,到事件彻底爆发,我全程围观了东方甄选的“主播门”。
如果没有孙东旭早早布局自营产品、上架自有APP,在俞敏洪第一次妥协失败之后,东方甄选恐怕很难如此迅速回归正轨。代价是孙东旭至今无法真正重返台前——他委屈吗?被全网追着叫“铁公鸡”的老俞委屈吗?
当然委屈。但在上市公司掌门人的位置上,“委屈”本身就是一门必修课,甚至是一门必须修到满分的高级管理课。核心团队,尤其是创始人,必须学会吞咽个人情绪,把公司整体利益与品牌护城河,置于个人荣辱之上。
东方甄选的危机,本质上不是一场对错之辩,而是一次关于“公司治理”和“公众情绪”的极端压力测试。它残酷地揭示了几个现代企业必须正视的现实:
1. “一言堂”的彻底失效
在传统媒体时代,企业拥有话语权优势,可按自己的节奏发布信息。但在人人皆媒体的今天,权威被解构,情感共鸣远大于事实逻辑。贾国龙那句“我无愧于心”在内部或许成立,但在外部传播层面却是一步臭棋——瞬间将品牌与消费者摆在对立面。创始人的“个人正确”若违背公众的“情感正确”,代价将是整个市值。创始人必须从“船长”转型为“交响乐指挥”,懂得倾听每一道声部(用户、员工、舆论),而非一味独掌方向。
2. “护城河”的本质嬗变
过去的护城河是配方、渠道、规模。而今天,护城河是信任。味千的“骨汤门”凿穿了诚信河底,至今未能回血;海底捞与西贝的“勾兑/预制菜”事件性质不同,关键在于前者用“服务”与“透明”快速修复信任,而后者最初选择了辩解。东方甄选能快速回归,根本不在于俞敏洪的妥协,而在于自营产品与自有APP所构建的、完全属于品牌自身的用户关系与交付渠道——这条数字时代的护城河,在舆论洪水袭来时,守住了它的核心城池。没有这个,再高的流量也不过是沙上之塔。
3. 核心团队的“委屈经济学”
孙东旭退居幕后,俞敏洪被叫“铁公鸡”,都是为守护公司核心资产而支付的“委屈成本”。在危机中,个体的牺牲是为了组织的存续。一个团结、有共识的核心团队必须清醒:有时候,放下刀叉(个人荣辱),才能保住餐桌(公司未来)。这种共担代价的默契,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宝贵资产。
说结论:
从味千到海底捞,从西贝到东方甄选,我们可见一条清晰的演进轨迹:企业危机已从单纯的产品问题,升级为复杂的信任危机与治理模式危机。
对上市公司而言,真正的“救命稻草”不再是某个爆款产品或明星创始人,而是一个坚韧、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它包括:
· 一个能够制衡创始人、包容异见的决策层;
· 一条建立在极致诚信与独特体验之上的品牌护城河;
· 一套与用户直接连接、不依赖第三方平台的私域体系;
· 以及一整套所有核心成员认同并践行的“委屈经济学”——在必要时,为大局吞下个人的委屈。
那个无所顾忌的互联网时代也许真的回不来了,但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仍是与人建立连接,并赢得他们的信任。只是今天,这场游戏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领导者更谦卑、更透明、更团结,也更懂得忍辱负重。
这很艰难,但这就是向前走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