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米集团-W(01810)$ 股价再次暴跌,整体亏损达到53万,应该是近几个月下跌幅度最大的一次。
药明康德今天早上也下挫。我我卖了将近300万的药明,分别买入小米,小鹏和上海电影。
小米长线持有,小鹏和上海电影做短线。药明还有100多万的利润,在里面奔跑。
截止今天,小米的仓位正式突破1000万。
小米的此次下跌主要受制于三件事。
1.$小鹏汽车-W(09868)$ 新P7的上市,打的就是小米SU7,这个我在之前就说过了,小鹏这次产品还是很能打的。而且何小鹏这次的产品思路,乃至发布会,完完全全对标的小米。
2.Su7ultra提前催交尾款事件,一来让购买者下头,二来让很多人知道原来ULTRA现在并不好卖。引发投资者的担忧。
3.YU7退款事件影响。现在小米但凡有个新闻,都能上热搜席卷全网。
现在就这三件事,来分别分析,在分析前,说一个结论。
买股票前,一定要想好自己是赚长线价值投资,还是短线博弈机会。
长线就忽略短期波动,短线就别总想着拿着养老,切记。
所以,如果你问我小米股票怎么看,我的观点依然不变,如果你是以年为周期的价值投资着,那任何时候都是买入小米的机会,跟着企业一起成长即可。
小鹏P7对小米SU7的影响
我之前起码有3到4篇文章提及到小鹏,并知行合一的买入小鹏的股票,小鹏连续涨了三天,今天处于发布会后的首日震荡。我之前反复说过,小鹏这次打的就是小米SU7,而且去年年初发布的su7,从目前角度来看,产品力确实落后了,本身也处于中期改款的阶段,所以,小鹏一定以及肯定会对小米su7造成影响。
从昨天的发布会和P7的实车上,我们很明显在发现,小鹏想用小米的方式,走上舞台。
高颜值+运动+情绪价值+赛道+设计语言,真的很棒。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昨天发布会并没有公布售价,所以这个影响究竟有多大,那就要看月底新P7的定价了。
如果起售价是20万以内,小鹏新P7一定会大爆,包括在未来2年,这款车销量都不会差。
如果起售价超过20,甚至和su7同台竞争,那么短期销量可能会好,但长期会很被动。
我的观点依然不变,如果何小鹏是个聪明人,他会把起售价格压到20万以内,避开su7的锋芒。
比如从19.9万-24.8万这个区间,就能很好吃掉一部分su7的市场。而且从配置来看,70多度的电池,没有激光雷达,这部分节约的成本,在今年,可以做到这个价格。
但,P7对SU7的影响,会动摇小米su7的基本盘吗?
我告诉你,可能会分流部分理性的男性车主,但对于SU7,这款女性车主占到将近一半的汽车来说,你再高的配置,都不如“我姐妹都在开”这句话好用。
我昨天发了两个小鹏P7的视频,发现评论区几乎没出现女性。
而且,昨天就小鹏P7的造型,我问过很多女性和小朋友,他们都觉得不好看。
各花入各眼,结论就是,小鹏P7会抢占小米的订单,但影响不大。
因为看好小鹏,我买入小鹏的股票,因为小鹏动摇不了小米的基本盘,所以我也会抄底小米的股票。
再说一个结论:
小米目前最大的难题,不是在产品力上战胜任何对手,而是要在产能上做好及时交付。
就目前su7这种一年半前的老产品,现在都要大半年才能交付出来,对于小米来说,这样还怎么及时改款?分流点订单给友商,尤其还是两小无猜的小鹏同学,我觉得对两者都好。
su7 ultra再爆事件
这个事情从前两天就开始发酵。简单说下,就是SU7 ultra这款车,因为价格贵,交付慢,不保值,挖孔事件,面对着很多车主的退订。
由于退订太多,所以销售就开始提前要求一些车主付尾款。结果闹出舆情。
作为su7 ultra的车主,我其实挺理解要退订的车主的。
目前二手市场,普通版ultra40万出头就能买到,比落地价便宜15万,挖孔版相对保值,不到60万,比落地价便宜5万。对于这样一款才发布几个月的新车,提车就面临亏损,你说车主能愿意吗?
不光如此,到了买五六十万电车这个级别,这种车主一般不差钱,需要的就是情绪价值,但小米的维护老客户这块,做的确实不好。
举个例子,我们住五星级酒店,那个床一定睡得比亚朵舒服吗?
小米ultra不保值和情绪价值变低,和小米种种的骚操作有关。
举几个例子吧
1.权益延迟退坡,3月31号销售还在朋友圈发马上截止,4月1号开始又延长了一个月。你看,该涨价不涨价的结果,不仅仅是让老客户伤了心,还造成了如今的二手车不保值。当年射出的子弹如今正中眉心。
2.我在之前也要求退订,或者换成YU7,但是销售拒绝,说不可能,结果在我提车后仅1天,YU7的发布会上,雷军就宣布,可以改订单到YU7上。你说这气人不。
小米整个的销售体系,如今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总想着自己的利益。
这一点和雷军真诚的人设形成反差,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业绩上去了,也失去了很多消费者的心。
但是从车角度来说,SU7ultra确实是一辆超级棒的车,开起来的操控干非常好,回头率也高,所以后来开了两天后,对于没置换YU7我也并没有后悔。
不过这个问题,随着产能的提升,会逐渐解决,短期的事件情绪,总会被人遗忘,从投资角度来看,你看哪次暴跌,不是入场的好时机?
YU7退订事件
这个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YU7在第一天下定的时候,手机APP上显示8月份首批预定,然后造成很多客户误以为,自己现在锁单也是首批,结果真正一锁,才发现是半年后。
这件事,在我预定ultra的时候,也出现过,然后我也误解过。没想到到了YU7依然出现。
从法律上来说,定金确实预定不退,但是从情理来说,只有退了,才能赢得人心,而且毕竟如今生产不过来。
不过这样一来,对企业来说,就会有个大麻烦。
就是黄牛的无风险套利。
你想嘛,我先下定金,有溢价,我就卖出,无溢价我就退定。
在我看来,这件事只能在后续,通过技术手段,比如锁单后及时出时间。支付时,反复确实不允许退款等方式来解决,但是这次最好还是退了。
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总是小米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核心原因,就是小米用了脉冲式发售,类似于直播促销的方式,这种方式短期能收货很多订单,但是也有一堆人是因为上头而下订单。
所以,你会发现,直播销售的数据,退款率是远大于货架电商的。
但是,这些问题,最后都会通过技术手段和产能提升而去解决的。
很多人炒股来来回回没有赚到过大钱。
而这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拿到了两只翻倍股,而且拿住了。
长线投资,总会遇到波动,你在卖出的时候,就要去想一下下面三点
1.股票变贵了吗
2.有更好的选择吗
3.股票买入的逻辑变了吗
所以,总有人在朋友圈问我,到底该不该走,其实你更应该问问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