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的神秘面纱正被揭开,商业世界的大门也随之缓缓开启。
不到60毫秒成功构建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我国科研团队今年8月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这一突破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9月23日在京举办的2025量子投资峰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全球量子科技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已到达量子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
01 技术突破:中国量子的飞跃时刻
在量子计算领域,比特数量是衡量技术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度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高效实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规模阵列。
这项技术的突破性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效率。传统方式只能逐个或几个移动原子,随着阵列规模增大,效率成为瓶颈。而新方法通过对光镊阵列位置和相位的精确控制,可同时移动所有原子。
随着原子阵列规模增大,该重排方法耗时保持不变,因此未来可直接应用于数万原子规模的无缺陷阵列重排。
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团队同样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团队创新提出长距离大规模可扩展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架构,并成功实现四节点间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
这一突破为量子通信网络实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未来可应用于军事指挥、政务通信、金融交易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
02 产业前景:从百亿到万亿的黄金赛道
根据首届量子年会公布的数据,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2035年将达到万亿元。这一增长预测揭示了量子科技巨大的市场潜力。
量子计算领域的投融资呈现出四大特点: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专用与通用量子计算的战略权衡、纯算法公司的战略价值及投资逻辑的垂直化。 这些特点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结构性视角。
全球主要科技强国均将量子计算视为战略制高点。美国10年投资超110亿美元,欧盟通过《量子欧洲战略》强化产业链自主,中国将量子科技纳入未来产业培育。
量子计算正处于从理论研究向应用落地探索转化的关键阶段。金融、化工、生物、交通等不同行业领域正在寻找量子计算的解决方案。
03 投资逻辑:长期布局与生态构建
量子科技投资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复容投资执行总经理许蔚然指出,量子计算在当前阶段与短期商业化机会存在冲突性,其技术成熟度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的门槛。
然而,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突破和商业化应用的逐步落地,将为整个量子计算领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投资量子科技需要关注全产业链机会。中移和创董事总经理俞泽认为,上游的测控设备和新材料是“卡脖子”的关键环节。 在投资上游设备时,拥有经典方向收入、商业结构健康的企业更受青睐。
中美量子投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蓝驰创投高级合伙人曹巍表示,美国围绕量子已形成生态效应,一二级市场间形成良性资本闭环,而中国则更侧重于垂直商业领域的商业侧闭环,一二级市场联动不足。 这种差异凸显了中国量子产业生态建设的迫切性。
04 重点上市公司布局
国盾量子(SH688027)
作为中国量子通信领域的先驱企业,国盾量子主导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参与超导量子计算“祖冲之号”等国家级项目。公司2024年预计营收2.54亿元,同比上涨62.7%。
国盾量子产品线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为多个量子计算团队提供关键设备如稀释制冷机。
华工科技(SZ000988)
华工科技是国内独家生产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的企业,其单光子发射源在光量子通信中具有垄断地位。公司1.6T高速硅光模块采用自研芯片,技术自主性高,产品兼容量子通信芯片与光模块。
腾景科技(688195)
腾景科技专业从事各类精密光学元组件、光纤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和“九章二号”中,均使用了公司的产品。
公司主要为国内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科研机构及其他科研机构提供各类定制化精密光学元器件产品,特别是在量子信息科研方面的应用。
神州信息(SZ000555)
神州信息与国盾量子联合推出“神码国盾”品牌,聚焦量子通信应用产品研发,已在金融领域落地量子保密通信解决方案。公司受益于国家量子通信干线建设及金融行业安全升级需求。
科大国创(SZ300520)
科大国创通过持有国仪量子3.30%股权,深度布局量子精密测量与计算,技术覆盖高端科学仪器及量子传感器。国仪量子在量子测量领域技术领先,未来或分拆上市提升估值。
05 量子投资的风险与挑战
量子科技投资面临技术不确定性和长周期性的双重挑战。华控基金高级合伙人金豫江表示,量子投资的核心在于把握“变”与“不变”。量子技术前景广阔这一基本面不变,而技术路线的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则是动态演进的关键。
技术路线方面,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多种路径仍在并行发展,未来何种技术路线能在竞争中胜出尚不明确。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需要采取“全路径覆盖,阶段性重点布局”的策略。
商业资本的涌入,将加速专用量子计算的探索。 然而,当前量子计算原型机无法满足可容错通用量子计算的规模与精度要求,在量子比特的稳定性、扩展性、操控精度和纠错能力等层面仍存在诸多挑战。
---
量子计算的世界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投资者们已经看到了方向:上游硬件、中间软件集成、下游应用场景,都将迎来一波波浪潮。
随着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协同效应日益增强,量子科技正迎来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