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逻辑分析

用户头像
方言9999
 · 新疆  

一、看好液冷赛道的核心逻辑

1. 巨大的市场空间:

(1)基于英伟达GB300架构(单柜132kW),液冷单柜价值量约70万人民币。

(2)按英伟达乐观指引(明年10万柜),液冷市场空间约700亿人民币(电源约400亿)。

(3)液冷市场空间是PCB市场的约4倍,吸引力巨大。

(4)海外市场(主要是NV链)是核心,预计明年NV链液冷市场约630亿(9万柜)。

(5)ASIC(谷歌TPU、AWS Trainium/Inferentia等)服务器占比快速提升,其液冷需求(MetaGoogle、AWS等)预计将贡献大几百亿市场,海外液冷市场总量有望接近或超过千亿。

(6)国内液冷市场预计26年约150亿(渗透率50%假设)。

2. 利润释放节奏轮动:

上半年:PCB和光模块(柜内)利润释放。

二季度:工业富联(机柜rack相关)业绩拐点显现。

下半年及之后:重点关注柜外AIDC(液冷、电源等)投资机会,液冷利润弹性即将释放。

3. 需求驱动因素多元(不仅限于NV):

3.1 NV链:GB300预计三季度末(9-10月)放量,后续Rubin/Rubin Ultra持续迭代,功率密度提升(Rubin单柜或超400kW),推动液冷技术升级和价值量提升(通胀逻辑)。

3.2 ASIC链上修:

(1)Meta订单上修:带动英维克(1.5-2亿美金)、江海股份(大几亿订单份额40-50%)、金盘科技(年化6亿人民币)等新增订单。

(2)Google供应链:国内AIDC公司(如欧陆通)积极对接,有望在Q4拿到订单。

AWS、微软等也有新品计划,功率密度提升(如Meta TVR机架170kW),液冷成标配。

(3)国内需求启动:阿里腾讯、字节优先上液冷。阿里最快(年底几十兆瓦项目),腾讯、字节跟进。国内AIDC建设会提前布局液冷架构。

二、液冷技术本身的核心看点(主持人&佩林)

1. 最佳通胀方向:

从风冷转向液冷是必然趋势(机柜功率>20kW风冷失效,>100-120kW液冷标配)。

GB200 - > GB300最大变化是全液冷。后续迭代(Rubin等)变化最大的仍是液冷。

通胀幅度最大:技术升级(如相变液冷价值量提升30-50%)和功率密度提升推动单价上涨(抗通缩甚至通胀)。

竞争格局:电源格局当前略好于液冷,但液冷通胀逻辑更强。

2. GB200 - > GB300的技术升级与价值量变化:

2.1 设计变化:从大冷板覆盖多芯片-> 每个GPU/CPU配独立小冷板。

2.2 影响:

冷板数量增加2-3倍。

快接头数量增加2-3倍。

冷板/快接头小型化,技术要求提高,单价下降幅度小于面积缩减幅度(价值量降幅<30%)。

2.3 价值量通胀结果(单柜):

(1)液冷总价值量:60万(GB200) -> 70万(GB300)。

(2)核心驱动:冷板(1500元/kW -> 1800元/kW),快接头(700+元-> 1000+元)。

CDU价值量相对稳定(约1500元/kW),但未来功率提升也会带动其增长。

3. GB300液冷系统价值量拆解(单柜约70万):

CDU (冷量分配单元):~20万(占比~28.6%)

(1)冷板:~24万(占比~34.3%) - 价值量最高,壁垒最高

(2)快接头:~16万(占比~22.9%)

(3)Manifold (分水器) + 管路:~10万(占比~14.3%)

(注:飞龙股份的电子泵是CDU的核心部件,占CDU价值量35-40%,即单柜~7-8万)

4. 冷板的核心壁垒:

核心壁垒在于设计(防漏液),而非制造:漏液会导致服务器报废,后果严重。

验证严格,供应商导入谨慎(如台达曾因漏液问题被降级)。

高价值量(25万/柜)和高技术难度使其成为液冷系统的关键。

5. 技术路径展望:

5.1 当前主流:单向冷板式液冷。

5.2 未来趋势:

(1)相变液冷:散热能力更强,价值量比单向冷板高30-50%,是未来高功率方向。

(2)更早期,但长期有规模化应用潜力。

三、重点关注的液冷公司及业务定位

1. 英维克

1.1 业务:CDU、Manifold、快接头(UQD)。不做冷板(外采)。

1.2 看点:

进入NV的CDU白名单。

进入NV的Manifold和快接头白名单。

通过北美ODM CLS间接供应Meta交换机液冷和Meta ASIC服务器液冷(已有订单,26年预期增量显著)。

国内及东南亚AIDC温控业务稳定。

弹性测算(26年):国内+东南亚主业约10亿利润,北美增量(Meta+交换机)约4亿利润,合计14亿+。当前估值28倍。

2. 思泉新材

2.1 业务:冷板(核心产品)。

2.2 看点:

进入NV冷板白名单(GB200),GB300在测试中。

冷板市场空间巨大(海外超200亿),若占10%份额弹性极大。

国内业务:手机散热(石墨、VC)稳定增长,阿里AIDC冷板有望26年放量。

弹性测算(26年):主业+国内冷板约2.4亿利润。出海成功(占10%海外份额,25%净利率)可带来5亿+利润增量,弹性巨大。

3. 中石科技

3.1 业务:散热模组(冷板的上游部件,占冷板成本约1/3)。

3.2 看点:

通过富士康间接供应NV冷板的散热模组。

光模块散热业务(800G/1.6T)快速增长,份额领先。

弹性测算(26年):主业约3.5亿利润,光模块散热增量约1亿,服务器散热模组增量约1亿,合计5-6亿利润。当前估值18倍。

4. 川环科技

4.1 业务:管路、快接头(在研)。

4.2 看点:

(1)管路:供应国内链(华为)、海外链(Cooler Master, ABC 作为Tier 2)。

(2)快接头:在研,目标供应NV(作为Tier 2)。送样测试进行中(8月下旬内部测试完成,后续客户送样)。

(3)弹性测算(26年):主业+管路约3.95亿利润。若快接头突破(占10%份额),可带来近3亿利润增量,弹性巨大(211%)。当前估值20倍(未包含快接头预期)。

5. 飞龙股份

5.1 业务:电子液冷泵(CDU的核心部件,占CDU价值量35-40%,单柜约7-8万)。

5.2 看点:

(1)国内:华为昇腾系列主供,910B/C放量带来稳定收入(26年预期2亿+收入)。

(2)海外:已对接英伟达核心供应商并小量出货;同时直接向英伟达送样(8月底反馈,Q4可能批量)。目标切入ASIC客户。

(3)弹性测算(26年):传统主业(汽车水泵)约5亿利润。液冷泵(华为+英伟达)预期贡献2.5亿+利润。若海外突破顺利,弹性显著(50%+空间)。当前传统业务估值20倍。

四、重要提示与结论

柜外AIDC(液冷、电源)市场空间不输PCB,是当前重点投资方向。

1. 关注点多元化:

不仅紧盯NV(GB300放量、Rubin迭代),也要关注ASIC链(Meta/Google/AWS订单上修)和国内需求(阿里/腾讯/字节)。

2. 液冷赛道需精挑细选:

2.1 价值量排序:冷板(最高) > CDU > UQD(快接头)。

冷板壁垒最高(防漏液设计),是优选方向。

2.2 区分概念:英维克做的Manifold是“分水器/水冷板”,不是价值量最高的“液冷板”。

2.3 国内液冷项目落地:阿里预计Q4首个几十兆瓦项目落地,是重要产业信号。

总结:

1. 会议深入分析了AI算力爆发驱动下液冷技术的巨大市场空间(尤其海外)、技术升级带来的通胀逻辑、利润释放的轮动节奏,并详细拆解了液冷系统的价值构成、技术壁垒和发展趋势。

2. 重点推荐了五家在液冷产业链不同环节(冷板、CDU/泵、散热模组、管路/接头)具有竞争力和出海潜力的公司,并给出了各自的业务定位、核心看点及业绩弹性测算。

3. 核心结论是液冷是AI基础设施中空间广阔、具备持续通胀潜力且即将迎来利润释放的关键赛道

急先锋是淳中科技,中军英维克、趋势+弹性思泉新材这两货是核心。申菱环境高澜股份跟风套利。左护法大元泵业,右护法飞龙股份川环科技南方泵业20cm套利。硕背德飞荣达佳力图川润等跟风。依米康属于小卡拉米,跟风套利,如果有消息刺激也能拉20cm。要追早追,现在涨上来了,等机会弟媳吧,后面走势跟新易盛中际旭创差不多,中长线趋势。

$飞龙股份(SZ002536)$ $英维克(SZ00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