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微策神机
 · 浙江  

$日发精机(SZ002520)$ 高精度圆锥滚子轴承自动化生产线,展示全自动化加工能力(涵盖上料、磨削、修正、下料),精度达0.0几微米,节拍最快6-7秒/件,成本可降至十几元;类比指出相同技术可应用于行星滚柱丝杠生产,实现“小几十块”成本。随后聚焦丝杠技术,展示2024年研发的螺纹磨床,具备复合磨削能力(一台设备完成外圆、端面及内螺纹加工),精度达螺纹间距误差≤3µm、粗糙度≤0.2µm,满足人形机器人5-7级精度需求;特别说明通过日本进口“弯管磨头”解决特斯拉式长细内螺纹磨削难题,该部件承诺10万次使用寿命,确保量产稳定性。成本分析环节,齐总通过Excel模型拆解行星滚柱丝杠单件成本:以100万台特斯拉机器人(每组14套丝杠)为例,初始场景设备折旧成本约240元/套;通过提升效率(330天/年×16小时/天)、降低设备价(80万元/台)、延长折旧(8年)可压至40-50元/套,显著低于进口设备(数千元)。齐总强调“以车代磨”仅适用低耐磨场景(如桌椅丝杠),高耐磨需求(汽车/机器人)必须磨削加工。客户方面,轴承领域合作人本(年收超百亿)、斯凯孚等,助其将成本压至10-80元;丝杠领域三联锻造(经舍弗勒切入特斯拉)、南京工艺等已采购小批量设备(约几十台),但大规模订单待特斯拉、小米等放量信号。产能上,丝杠磨床当前月产100-120台,扩产后可达200台,可满足5万台机器人需求(约1000台设备)。毛利率方面,丝杠设备“远高于轴承”(轴承约30-40%)。公司经营上,2025年上半年国内业务(日发机床/航空装备)盈利良好,海外子公司(意大利MCM、新西兰Airwork)破产处理中,若成功出表将消除亏损。人形机器人放量将驱动轴承/丝杠设备需求,公司以“高一致性、低成本”技术就绪,但需等待客户订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