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乘以三
 · 安徽  

天奈科技-出口管制政策交流

1、出口管制政策影响分析
•政策内容概述:此次锂电及相关设备出口管制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为300瓦时每公斤以上的锂电及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制片机、压片机等;第二类为2.5以上压实且克容量大于156毫安时每克的锂离子正极、三元前躯体、富锂锰基以及正极设备;第三类为人造石墨及造粒、石墨化、包覆等设备,以及负极工艺技术。
•对公司的影响:天奈科技主营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属导电添加剂,非固体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不在此次管制范围。历史上,自2006年起中国对石墨类产品的出口管制主要针对高纯度(>99.9%)、高强度(>30兆帕)及高密度的固体石墨材料,碳纳米管未被管制。目前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小,此次管制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此次管制涉及的高密度电池设备等,是国内有全球领先优势的锂电产业材料及设备(全球出货占比超95%),国外客户依赖度高。政策旨在保护国内领先产业,限制出口将削弱海外电池厂竞争力,长期利于中国企业提升海外份额和盈利水平。
2、单臂产品增长逻辑
动力领域需求:在动力电池领域,快充快放需求普遍,同时需稳步提高并实现长续航,三者叠加使导电材料可用空间缩小、选择受限。正极方面,镇集等采用单多复配三元材料,且早有使用高贷产品并向该趋势转变的情况;负极方面,快充快放达到5C以上时,石墨负极需添加纯单壁材料。此外,为提升能量密度,负极普遍添加硅碳负极,而其应用必然需要单壁材料。目前硅碳负极在消费电子(如手机)、动力工具及动力电池领域的渗透已较为明确,其中动力电池领域的钴钛负极也在快速上升。因此,动力电池领域正负极对单壁相关产品的需求均快速上升。
•储能领域需求:过去储能多为配套使用,对使用寿命要求低。但2025年136号文发布后,参与市场化建设的储能电站对长循环要求更高。单壁产品具备长程导电特性,能有效解决长循环问题——若循环性能不佳,会因电阻过大导致衰减过多,而单壁产品可通过长程导电降低电阻、减少衰减,因此对单壁相关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
•未来技术延伸:长期来看,固态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高,其固固界面导电特性与液态电池不同,对导电产品要求更高,需增加单壁相关产品添加量。针对固态电池,已开发三维复合、二维复合等新产品,兼具优异电子导电和一定离子导电性能,可减少固固界面接触时的损耗,提升电池性能。更远期来看,碳基芯片研发项目持续推进,因具有电子高迁移率、低功耗等特点,性能突出:2纳米、28纳米的碳基芯片分别可达到7纳米、2 - 3纳米硅基芯片的性能水平,预计3 - 5年内可实现商业化。
3、2025年出货与盈利规划
出货量目标:2025年单臂产品出货计划为:纯单臂产品预计约1万吨,单多复配产品预计约3万吨,合计约4万吨。目前该计划已明确。
•盈利预测:盈利方面,多臂产品前两年价格相对稳定,预计将保持约2亿的规模,其盈利能力较高,毛利在50%以上。单臂粉体方面,当地粉体规模预计在80 - 100吨,其毛利范围在60% - 70%。可结合上述信息对2025年业绩进行预测。
4、季度业绩展望
•三季度表现:三季度盈利呈现同环比均增长态势,且幅度尚可。
• 四季度预期:从10月排产看,四季度总量预计继续增长,单币增量在三季度基础上增加更多,整体业绩预计保持增长态势。
5、价格与毛利率讨论
•单臂产品价格:当前单臂产品平均价格在一公斤1万元以上。市场方面,由于工艺相对短缺,虽有报道称供应商众多,但实际能稳定供应的较少,目前市场处于相对短缺局面。2025年该产品价格已涨过一次,综合来看,未来两年价格不会有太大压力,预计将维持在稳定水平。
•浆料与粉体毛利差异:浆料与粉体的毛利率存在差异。浆料因添加其他材料(如油性材料、NMP),这类材料价格透明,通常采用平价采购或仅加少量加工费,因此其毛利率低于单独的粉体。不过,浆料环节并不会亏钱,主要因与主要厂家联动采购,按平均价结算。目前浆料的毛利率约为50%。
6、产能与竞争格局
产能释放计划:前一期150吨产能将逐步释放,预计2026年上半年新增形成年产130 - 140吨的产能。
•竞争壁垒分析:该产品竞争壁垒高,体现为:一是研发投入大,2017 - 2018年启动研发,团队超300人,超半数聚焦该产品,有20多位博士参与;二是工艺挑战大,作为新材料,从配方到后处理各阶段均有挑战,无现成经验,需大量摸索;三是反应条件要求高,反应仅几秒,在催化剂原子状态下进行,需精准控制腔隙内温度、流速等,控制不当产品作废。短期内难现威胁市场的新厂家。
7、客户与需求验证
•主要客户群体:单臂产品核心客户分布于动力、消费及储能领域。动力领域主要客户有CR、国轩、中创、星航、亿纬;消费领域为A客户;储能领域也有相关客户。这些客户的订单支撑2026年规划,需求规模无大问题。
•需求超预期因素:单臂需求超预期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新旧置换政策调整,从普惠制补贴转向对车辆性能的具体要求,如混动车型纯电续航需达100公里以上,百公里能耗按同等质量纯电车的1.4 - 1.5倍执行,百公里油耗按同等质量油车的七折执行,加速了单臂产品的应用。二是2026年5C以上快充车型将增加,即便不使用硅碳材料,仅加石墨负极,纯单臂产品需求也会因快充电池需求增长而显著扩大。
8、下游电池需求分析
•动力与储能增长:动力与储能电池需求呈现不同增长态势。当前市场购买纯油车较少,混动普及推动动力电池保持较快增长。对于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预计仍不错,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尤为强劲。
•单臂应用占比:当前单臂产品在不同领域的需求分布为:消费领域占比约10%(十出头),储能领域占比约20%(两成左右),动力领域占比约70%(七成)。对于2025年,储能领域的占比可能会有所提升,相关数据或在年报中披露。
Q&A
Q:本次人造石墨及造粒石墨化包覆等设备出口管制政策对天奈科技是否有影响?
A:天奈科技主营业务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属于导电添加剂,其生产相关设备不在本次出口管制范围内,因此主要设备不受影响。
Q:公司海外业务的规划情况如何?
A:公司海外业务重点为美国堪萨斯工厂的建设,其他海外业务暂无规划。
Q:堪萨斯工厂的初步规划规模及目标客户是什么?
A:堪萨斯工厂初步规划产能为1万吨浆料,主要面向松下及其他海外客户。
Q: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业务方向及增长逻辑如何规划?
A: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明确,以创新为动力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当前重点为单臂相关产品。该产品已进入放量阶段,今年各季度均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明年将实现成倍增长。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动力电池领域,快充快放、续航提升需求推动正极材料采用单多复配及三元路线,负极硅碳负极普及均需单臂产品;储能领域,136号文推动市场化储能电站建设,长循环要求提升,单臂产品因优异导电性能成为解决长循环问题的关键材料,需求快速上升。长期看,固态电池因固固界面导电要求更高,需增加单臂产品添加量,公司已开发三维/二维复合产品适配需求;碳基芯片领域,依托材料高电子迁移率、低功耗特性,其28纳米产品性能可达硅基7纳米水平,14纳米产品性能相当于硅基2-3纳米,预计3-5年商业化,当前1毫克市价1000美元,未来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其他方向包括钠电、电子屏蔽材料及电子器件、机器人柔性传感器等领域需求。
Q:公司明年出货量的规划如何?
A:公司明年出货量规划分为两部分:传统多臂产品预计保持稳定,部分产能设备将改造为单臂产品;单臂相关产品为明年经营重点,预计出货量约4万吨。
Q:明年单产品利润如何展望?
A:利润展望分两部分:多币产品近年价格稳定,预计保持2亿规模,单品盈利能力较强,毛利率超50%;单臂产品中,粉体销量预计80-100吨,整体净利润水平较高,毛利率超50%,单体利润预计在60%-70%左右,可作为明年业绩预测参考。
Q:三季度及四季度的发货量、盈利情况及景气度如何?四季度整体量与三季度相比趋势如何?
A:三季度单币发货量约1600吨,与二季度基本持平,盈利环比、同比均有增长且幅度尚可。四季度总量将小幅增长,其中单币增量将显著高于三季度,整体业绩预计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Q:粉体毛利率约60%-70%,浆料利润率约50%,二者是否为连续生产过程?叠加后毛利率是否约为80%?
A:浆料生产过程中需添加其他价格透明的材料,该部分材料以平价或略加加工费方式出售,因此浆料毛利率低于单独粉体的毛利率,二者并非简单叠加关系。
Q:碳基芯片行业当前的进展如何?公司在该领域主要参与哪些环节?
A:碳基芯片各环节已打通,当前产业化主要面临成本与效率问题,部分器件已完成制备。公司主要提供单臂材料,该类材料对纯度及属性要求较高,后续处理过程要求高于锂电领域。行业大规模商业化预计需3-5年。
Q:单臂材料相关产品商业化涉及的芯片属于什么门类?是逻辑芯片还是存储芯片?
A:目前已使用该产品制作了一些CPU,其最终目标为逻辑芯片。
Q:当前产品的价格水平如何?未来两年价格端是否存在压力?
A:当前产品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万元以上,今年已进行一次涨价。由于市场相对短缺,具备稳定供应能力的供应商有限,预计未来两年价格将维持稳定,无显著压力。
Q:当前需求较好的情况下,公司产能端的建设进度如何?
A:公司当前年化产能为40吨,今年四季度木头项目前一期150吨产能将部分释放,预计2026年上半年新增形成130-140吨/年的产能。公司相对于OCR的核心优势包括产品性能良好、性价比高、上量快且稳定性强,叠加上述优势,预计明年将占据市场一半份额。
Q:欧克赛尔当前实际产量及扩产情况如何?
A:欧克赛尔产品版本较多,但实际产量约为四五十吨,未提及具体扩产信息。
Q:他们是否没有扩产计划?
A:扩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限制,一是资金问题,受俄乌战争影响,无法再融资,且前三大股东为俄罗斯背景,产能维持此前融资水平;二是海外扩展速度与效率低于国内。
Q:国内其他企业能否跟上新的大量需求?如何评估其他企业的发展可能性?短期内及未来两年是否可能出现有市场威胁的竞争对手?
A:从行业发展历史看,该领域技术门槛极高,需长期投入研发。以早期进入者Excel为例,其已投入十余年;国内企业自2017-2018年开始布局,目前仍需大量研发资源支撑:如早期企业曾投入600余人,国内企业现有300余人、20余名博士,持续攻克工艺、配方、设备及后处理等多环节技术难题。由于该材料为全新品类,各阶段均无现成经验可借鉴,需通过理论、实践及实验反复摸索;同时反应条件苛刻,稍有偏差即导致产品失效。因此,短期内难有新企业形成实质性市场威胁。
Q:单币今年总体产量约小几千吨,明年目标达3万吨以上,主要客户有哪些?明年意向客户及客户端需求量如何?
A:单币明年3万吨以上的目标主要基于客户下游需求规划,主要客户包括动力领域的CR国轩、中创、星航,消费领域的亿纬及储能领域客户,其中部分大客户单家年需求量约1万吨,这些客户合计可支撑明年目标。
Q:新旧置换政策的具体差异是什么?
A:旧政策为普惠制补贴,即购车即可获得定额补贴;新政策对车辆性能提出具体要求,不再单纯普惠。具体差异包括: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要求从无明确限制提升至100公里以上;新增百公里能耗要求及百公里油耗要求;分质量段的能耗下限提升约10%。政策调整将推动市场对性能改善材料的需求增加。
Q:公司对多币业务的盈利预期较为平稳,明年电池端需求下游的增长情况如何?
A:储能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动力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因当前购车用户较少选择纯油车,更多选择混动车。
Q:公司产品中动力与储能的比例如何?是否可明确区分?单多臂产品的分类是否清晰?
A:行业内对单多臂产品有明确分类。公司产品中,消费类占比约10%,储能类占比约20%,动力类占比约70%。2025年储能类占比或有提升,相关数据将在年报中披露。
Q:单多新产品的需求在动力领域快充场景与储能领域高循环/长循环场景中,哪类需求更旺盛?
A:目前动力领域需求占主导,尽管动力、快充、储能三类需求增速均较快,但从规模来看,动力领域需求占比更高。
Q:正极材料在5C以上快充场景下是否需要添加单独复配产品?
A:当前许多铁锂电池为解决长循环及其他电池性能问题,倾向使用单独复配产品。该产品成本与原产品相近但性能改善显著,即使未达到5C快充要求,也在快速替代老配方。若需同时改善性能并强调5C性能,正极需添加单独复配产品,负极需添加纯单臂。铁岭地区多家厂家采用此方案,产品获车厂及下游客户认可。
Q:价格1万元对应的是粉体还是浆料?
A:粉体,价格为1万元/公斤。
Q:丹都主力产品的添加比例是多少?
A:丹都主力产品的添加比例为1.25-1.3,主要以1.25为主。
需要更多行业和个股的调研信息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