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贴是为了更好的整理、纠偏自己的思考。人是有认知短板的,一种观点之上,极可能存在着别人可见而本人未知的非常明显弱点与逻辑缺陷,当别人理性地不理性地指出(或攻击)的时候,正是聚焦或再次审视这些短板的时机。#商汤科技# $商汤-W(00020)$
商汤一直在观注范围内,因从事IT相关工作,对其一直怀有崇拜之情。以前持有过,但因为一直没有表现且看不到明显的转向趋势,同时发现了更好的几个股票,就在亏损较大的情况下也暂时移过去了。后来在1.2—1.8期间不断加仓移回。今天主要讨论的是:
企业领袖非常重要。目前甚至是我的选股原则中排在最前列的几个选项之一。好的行业,加上好的领导人,更是如虎添翼。领导人有清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调整的时候调整,这样的领导人是可以带领一个企业走得更远更高,企业之外的人再研究、再思考、再对比,又怎么可能有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的思虑与对企业的了解。所以选择一个靠谱的领导人,只需要判断其战略的成效与对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在向好还是恶化即可。如金山小米的雷总,便是一个有坚韧品质并极有能力的人,特别是WPS被OFFICE挤压并实现再辉煌的过程,小米的辉煌再到下滑再崛起的过程,不断印证了其优秀领导人的能力。
回到商汤,汤晓鸥教授不再评述,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但一个技术天才或领路人,并不一定是商业天才。从可见的信息上,徐立并不会比汤教授差甚至是会更好。自2014年创立起,汤晓鸥便逐步将公司日常运营交由徐立负责。2016年,徐立已全面主导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而汤晓鸥则回归学术研究,专注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从这之后,徐立主导完成了12轮融资(累计52亿美元),推动商汤成为“AI四小龙”之首,并在2021年港股上市。其技术背景(港中大博士)与商业嗅觉的结合,使其成为科学家创业团队中少有的“技术+管理”双栖领袖。
徐立与联合创始人王晓刚、徐冰共同构成商汤核心管理团队,三人均为汤晓鸥的弟子,自2016年起保持稳定。这种长期磨合形成的默契,确保了技术路线与战略方向的延续性。汤晓鸥离世后,其持有的A类股(原具超级投票权)转为普通股,三名执行董事(徐立、王晓刚、徐冰)仍通过A类股持有15.75%投票权,叠加普通股后合计控制36.35%投票权,徐立团队得以平稳过渡控制权。这些,都保证了徐立可以更大的力度去改变企业的架构以适合发展。
同时,商汤的商业化能力与技术与商业的转化上,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早期的纯技术企业中,商业化是做得最好最成功的,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占比中是纯对领先的。甚至一度导致美国对其制裁了三次,我个人觉得也正是因为其制裁,造成了一些国际资本、阿里巴巴等清仓其持股的一个诱因,同时叠加了TO G业务的影响(地方财政资金困境),使商汤在那几年曾一度陷入了“没有前途”股的泥塘中。当其股价到达0.6港币左右时,所有人的悲观应该是到达了顶点,但巨大的困难若没有摧毁一家企业,那只会使其更强大。
再回到徐立,他是内部最高倡导技术升级决策者,他主导构建 算力-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推动了日日新大模型体系发布,使生成式AI收入同比明显增长,实现了从计算机视觉向生成式AI转型,也使商汤没有在AI大模型的本轮技术风暴中掉队。
2024年,徐立宣布战略重组,剥离非核心业务(如元萝卜机器人、智能医疗等),聚焦AI大模型与算力基建,推动公司从传统AI向通用AI转型。这步棋,再一次验证了其商业领导力,一举破解了商汤场子过大的困境,也极大提升了各子业务的拓展积极性与自由度(如元萝卜机器人目前在各线上平台的销量明显增长喜人)
徐立因其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能力,连续5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并获2024年EDGE Awards“年度科技人物”称号,被评价为“兼具学术深度与商业远见的AI领袖”。
在徐立主导下,商汤2024年毛利率回升至42.9%,在2025年现在看来股价反弹也是惊人,再次验证了其领导下,商汤科技更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我的观点,徐立,特别是徐立领导下的铁三角,是一个值得信赖并有能力带领商汤走上更大成功的核心领导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