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阶段(2004-2014年)
公司前身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期以铜基合金管材业务为主,应用于船舶、石化等领域,依托创始人浦益龙的工程队背景和地产行业反哺实现初期积累
转型高端合金(2015-2021年)
2015年战略转型至高温合金领域,成立子公司航材公司,聚焦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高端市场。通过技术研发和产能建设,2018-2021年高温合金销量从356吨增至1610吨,复合增速70%
科创板上市与扩张(2022年至今)
2022年7月登陆科创板,募资24亿元用于新增1万吨高温合金产能。截至2025年,高温合金业务收入占比超60%,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收入结构趋势:高温合金占比从2020年不足30%提升至2025年Q1的64.5%,毛利率因高端产品放量逐步提升至18.8%
行业规模
全球高温合金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7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19亿元(2021年),国产化率不足40%。
下游需求:航空发动机(占比60%)、燃气轮机、核电等,十四五期间军机航发需求CAGR 14.3%,民用CAGR 143.9%。
竞争格局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
钢研高纳(300034):军品主导,毛利率30%+,技术壁垒高。
图南股份(300855):精密铸造龙头,净利率20%+
西部超导(688122):钛合金为主,高温合金占比低。
隆达优势:产能扩张快(2028年规划1.8万吨),技术突破单晶合金,切入军品验证。
股权结构:浦益龙家族合计持股48.7%,员工持股平台绑定核心团队。十大流通股东中无锡国联产业升级投资中心(8.73%)为最大机构股东。
最新动态:2025年Q1高温合金收入占比提升至64.5%,境外市场收入同比+167.8%。募投项目“1万吨高温合金技改”累计投入6.09亿元,完成进度71.19%。
机会
国产替代:国内高温合金需求缺口2.2万吨(2025年),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
产能释放:2028年产能达1.8万吨,变形合金验证完成后将贡献爆发式增长。
军品拓展:26个军品牌号验证中,未来切入高毛利军用市场。
风险
原材料波动:镍、钴成本占比超50%,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
验证周期长:变形合金客户认证需2-3年,短期产能利用率低(19%)。
行业竞争加剧:钢研高纳等龙头扩产可能挤压市场份额。
短期:2025年高温合金收入预计同比+62.5%,净利润弹性随产能释放显现8。
长期:若变形合金产能利用率提升至50%,收入或突破10亿元,成为国产替代核心供应商814。
估值:当前PE 55.27倍(TTM),低于行业均值,若对标25倍PE,潜在涨幅超70%
——————————
同行业比较重新弄了一篇帖子,供参考
网页链接{钢研高纳、图南股份、隆达股份比较分析 2024年高温合金主要原材料镍、钴、铬等价格同比显著下降。例如,电解镍现货均价从2023年的17.5万元/吨降至13.3... -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