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T目药)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天目山人民公社国药场”,1984年更名为杭州天目山药厂,1989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企业。公司拥有“天目山”“黄山牌”“新安江”等驰名商标,业务涵盖中药、西药、原料药、大健康及医技服务等领域。
关键节点:
2019年:青岛国资(汇隆华泽)入主,成为控股股东,开启战略重组。
2023年:完成控制权变更,剥离历史包袱(如违规担保),聚焦“精品中药+大健康”双轮驱动战略。
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524.58万元,营收同比增长78.44%,新增子公司(模拟医学、天目山医疗)拓展大健康和医技服务。
业绩反转: 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1,524.58万元(2023年亏损3,827万元);2025年Q1净利润509.43万元(同比扭亏)。 营收连续高增长(2024年+78.44%,2025年Q1+88.55%),保健品(铁皮枫斗)和服务类(医技培训)成为新引擎。
战略转型见效: “精品中药+大健康”双轮驱动:保健品收入占比31.37%,服务类占比19.74%,协同效应显著。 新增子公司(模拟医学、天目山医疗)贡献收入4,582万元,2024年中标青岛卫健委3,955万元医疗培训项目。
国资支持: 青岛汇隆华泽(控股股东)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2024年债务豁免优化资产负债表。 源嘉医疗(二股东)2024年增持至13.27%,彰显信心。
现金流压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为负(2024年-3,667万元,2025年Q1-965万元),主要因采购支出增加及应收账款攀升(2024年末9,656万元)。
财务风险: 资产负债率88.13%(2024年末),短期借款1.27亿元,存在偿债压力。 存货规模5,232万元(2024年末),部分产品(如薄荷脑)滞销风险。
政策与合规风险: 医药集采政策压缩利润空间(如阿莫西林片纳入集采)。 2024年因会计差错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内控需加强。
品牌价值重估: “天目山”老字号品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药和大健康领域具备溢价潜力,铁皮枫斗、六味地黄口服液等核心产品市占率提升。
大健康赛道爆发: 保健品收入同比增321.62%,新增植物饮料、酒系列等快消品,契合老龄化与健康消费趋势。 青岛国资资源赋能,联手青食集团、华东葡萄酒拓展渠道。
技术升级与产能释放: 黄山天目生产基地技改完成,口服液产能提升50%,2025年计划复产珍珠明目滴眼液(历史明星产品)。 深圳子公司布局雾化饮料海外市场,新增利润增长点。
财务风险: 高负债(短期借款1.27亿元)、现金流紧张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应收账款周转率低(2024年1.8次),存在坏账风险。
经营不确定性: 新业务(医技培训、医疗器械)依赖政府订单,持续性待观察。 原料药(薄荷脑)需求波动,2024年销量下滑34.74%。
政策与合规压力: 医药集采、医保控费压缩利润空间。 历史违规担保遗留问题可能影响再融资能力。
短期机会:业绩反转(连续两季盈利)+大健康赛道高增长,估值修复可期。
长期价值:国资赋能下品牌重塑与产能释放,聚焦中药与大健康的协同效应。
风险提示:需密切关注现金流改善进度及债务化解情况,建议逢低布局,设置止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