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结构:公司核心业务聚焦心脑血管生物药(主打产品"新活素")、藏药(如诺迪康胶囊)及创新药三大领域。"新活素"是国内唯一获批治疗急性心衰的基因工程药物,专利保护期至2031年,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14.56亿元,占营收88.2%,是绝对收入支柱。藏药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8.83%,成为第二增长曲线1。公司还通过投资锐正基因切入基因编辑疗法等前沿领域。
盈利能力:公司拥有极高的毛利率(2025H1为94.6%,2024年为94.22%),显著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约53.6%)。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下降8.96%,主要因政府产业扶持款减少),但扣非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3.69%),显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依然稳健13。销售净利率维持在34%以上的高位。
现金流与分红:公司现金流充沛,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00亿元(同比+0.93%)。分红比例高,2024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60%,2025年上半年拟每10股派现8.81元(含税),分红比例达50.05%,当前股息率约3.95%,显著高于医药行业平均。
资产负债:财务结构健康,资产负债率低(2025H1为25.88%),远低于行业平均(约45%)。货币资金充裕(21.4亿元),短期偿债能力强。
新活素产能扩张:新活素冻干生产线扩建完成,获批后年产能将从现有水平提升至1500万支,有望支撑基层医疗市场渗透(当前渗透率仅16.3%)。甚至有分析指出总产能有望跃升至2200万支/年,理论可支撑80亿元收入体量。
藏药业务成长: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诺迪康胶囊等藏药系列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8.8%,有望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
创新药布局:2025年8月投资6000万美元入股锐正基因,持有40.82%股权,锁定基于LNP递送技术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如ART001)。此外,在研管线还包括GLP-1类似物(II期)、高原反应预防药(II期)等3,为长期发展提供潜力。
市场需求:中国心衰患者超1210万,老龄化加速需求释放,为新活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品单一风险:新活素收入占比近90%,若遭遇集采大幅降价、仿制药上市(如信立泰在研产品)或临床替代,将直接冲击业绩
研发投入相对不足:2025H1研发费用1877万元(同比+78.36%),但研发费用率仅1.14%,远低于医药行业平均(3%)。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难度大,存在不确定性。
政策与市场风险:医保控费背景下,新活素面临后续医保谈判降价压力(2024年医保支付价已降27.4%)。此外,2025H1主力机构持仓家数大幅减少,可能影响股票流动性1。
应收账款压力: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7.18亿元,占营收43.5%,需关注下游医院回款压力
考虑到其较低的PE和潜在的净利润增长率(机构预测2025-2027年CAGR约6%),PEG可能小于1,显示可能低估。
相对估值结论:当前市盈率(PE)显著低于同行及行业平均水平,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下方,安全边际较高。市净率(PB)处于合理区间。
绝对估值与目标价:
机构预测:华鑫证券(2025.08.29)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3亿元、9.67亿元、10.66亿元。若给予2025年预测净利润20倍PE(仍低于行业平均),合理市值约为178.6亿元,对应股价约55.44元。
情景分析
乐观情景(新活素销量恢复增长,二线产品放量):2025年净利润12亿元,给予15倍PE,目标市值180亿元(+45%)。
中性情景(销量持平):2025年净利润10亿元,给予12倍PE,目标市值148亿元(+20%)。
悲观情景(集采降价超预期或竞品上市):2025年净利润8亿元,给予10倍PE,目标市值115亿元(-5%)。
西藏药业是一家拥有极高毛利率、强劲现金流和高分红特性的医药企业,其核心产品"新活素"具备深厚的护城河。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较高。
核心投资逻辑:短期看新活素产能释放和集采政策明朗化(9月生物药集采座谈会)带来的预期差。中长期看藏药业务增长和创新药管线(如基因编辑)的进展,这些有望打破单品依赖格局。
主要风险:产品过于单一、医保降价压力、研发不及预期、机构关注度下降
估值区间:综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考虑到其高盈利质量和成长潜力,认为其合理目标市值区间大致在148-180亿元,对应股价约46-56元。若创新药布局取得重大突破,估值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