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张富贵做投资
 · 湖南  

$贵州茅台(SH600519)$ 白酒泡沫:一场由囤货与招商撑起的虚假繁荣
21年时,我直言舍得、酒鬼酒依赖招商模式撑市场,必藏隐忧,尤其点名酒鬼酒风险,却遭一众大V围攻。他们喊着“150块拿酒鬼早晚回本”“200多入手稳赚不赔”,将“酒鬼肉鸡丸”的口号作为信仰,仿佛只要喊出看涨的口号,就能掩盖品牌缺乏真实消费支撑的本质。
身处白酒行业多年,我看得愈发清醒:这几年白酒行业的“增长”,不过是场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销量没见涨,金额却一路飘红,靠的不是更多人爱喝,而是价格层层叠加的泡沫。就连茅台,也早已偏离“饮用属性”——从2017年起,烟酒店开始疯狂囤货,行业外资本扎堆涌入,一瓶茅台被反复倒手、囤积,成了投机者手中的“金融玩具”。我无数次提醒“茅台流通价不可持续”,换来的却是“不懂行”的谩骂,没人愿意相信,白酒再特殊,也逃不开周期行业的规律。
更荒谬的是行业集体陷入的“百亿迷梦”。上市的、未上市的酒企都在卯着劲冲规模,郎酒、习酒、国台、仁酒…一轮轮招商轰炸,把货压给经销商就撒手不管。国台、仁酒的招商乱象尤甚,最终只留下社会渠道里堆积如山的库存,成了无人问津的“滞销品”。到了2025年,政策风险与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袭来,烟酒店销量断崖式下跌、腰斩再腰斩,所谓的“行业繁荣”瞬间碎成一地鸡毛。
可即便如此,仍有人嘴硬“长期看好”。只是他们从未想过:谁在真正消费白酒?十几年前开评鉴会的是那批人,如今能叫来喝酒的还是那批人,唯一的变化是他们正在老去。而曾经撑起白酒半壁江山的公务接待、国央企消费,早已因政策收紧大幅缩水——那些说“公务消费仅占5%”的人,刻意忽略了背后庞大的间接需求,那才是过去行业依赖的核心基本盘。
当囤货的泡沫破裂,招商的套路失灵,老酒、酱酒的炒作退潮,白酒行业终于露出了“库存天量、消费断层”的真面目。这场虚假繁荣狂欢过后,留下的只有满街积压的酒瓶,和那些不愿醒来的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