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张富贵做投资
 · 湖南  

$贵州茅台(SH600519)$ 白酒业寒冬实锤:从茅台经销商失势到5亿瓶库存压顶,一场注定破裂的泡沫
三季度白酒企业财报尚未揭晓,但“销量大幅下滑”的结局早已写定。官方数据显示中秋节白酒销量同比降20%,可若走进街头的高档烟酒店便知,实际跌幅远不止于此——货架上积灰的高端白酒、经销商紧锁的眉头,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白酒行业的危机,已从终端零售蔓延至行业根基,连曾经风光无限的茅台经销商,都开始陷入“看不到希望”的迷茫。
茅台经销商的心态转变,堪称行业的“风向标”。过去人人争抢茅台经销权,并非因白酒本身利润丰厚,而是茅台的“金融属性”——囤酒待涨、转手倒卖便能轻松获利。可如今逻辑彻底反转:若茅台失去金融炒作价值,仅作为一款普通商品,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将被大幅压缩。试想,若未来五年、十年做茅台经销都赚不到钱,曾经“一权难求”的盛况必将变成“无人问津”,而这种“去金融化”的趋势,正随着库存高企和需求疲软加速到来。
比经销商失势更致命的,是核心消费土壤的彻底消失。所谓“政务消费仅占5%”的说法,完全忽略了隐性需求的庞大——那些为维系关系、争取资源而请国企、央企人员的酒局,那些围绕政务资源衍生的上下游应酬,才是高档烟酒店赖以生存的核心,其规模可能是直接政务消费的数倍。如今“禁酒令”层层加码,这类隐性消费被全面切断,烟酒店失去的不仅是客源,更是生存的根基。更雪上加霜的是消费下行与通缩压力,连曾经因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的群体,如今也选择把钱存起来而非用于应酬,白酒的消费场景被进一步挤压。
最无法回避的,是“稀缺性”谎言破灭后的库存大山。茅台每年1亿多瓶的产量、过去十年超10亿瓶的累计产能,早已让“酱香稀缺”沦为笑话;叠加投机资本囤积的5-6亿瓶库存,白酒行业早已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潭。所谓“陈年老酒”,不过是过去卖不掉的存货;所谓“5斤粮食酿1斤酒”,也掩盖不了成本低廉的本质——当一款商品的库存足够全国人民喝上数年,却仍靠“稀缺”炒作价格,其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更可悲的是,白酒行业早已陷入“青黄不接”的死局。20岁年轻人对白酒避之不及,30岁群体极少碰酒,如今仍在喝白酒的,还是十年前那批人。当消费主力逐渐老去,新群体拒绝为“白酒身份论”买单,当中国经济转向科技驱动、告别“关系营销”,白酒失去的不仅是当下的销量,更是未来的一切可能。从2021年唱衰白酒至今,行业的每一步走向都在印证:资本终将用脚投票,这场由泡沫堆砌的狂欢,注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