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风云录:中广核电力】⚠️中广核电力(01816):5%股息率的甜蜜陷阱,五个暗雷正撕开伪装

用户头像
天山投研侠
 · 重庆  

散户盯着中广核电力5.2%的股息率流口水——央企背景、核电稳赚,2024年还分红102亿,看着比国债靠谱。但财报里藏着更吓人的数字:总负债4200亿,利息一年吞掉126亿,海外项目拖了3年还没投产。这些风险就像核电站的隐性故障,平时看不出来,一旦爆发能让持仓缩水30%。今天用最新数据拆雷,不想踩坑的一定要看到最后。
一、政策变脸比翻书快:新建机组审批卡脖子,增长全靠画饼
别信"双碳目标护着核电"的鬼话,2024年新核准核电机组只有5台,比2023年少了4台,中广核手里的待建机组已经不够用了:
- 邻避效应杀到眼前:某沿海城市原定2024年开建的2台机组,被当地居民联名反对搁置,直接让中广核少了120亿营收预期。现在老百姓对"家门口建核电站"越来越敏感,审批通过率从80%降到50%;
- 电价三年没涨,成本却在飙:核电基准价还是2021年的0.42元/度,但铀燃料成本涨了18%,度电毛利从0.18元跌到0.15元。机构测算,要是2025年还不调价,全年利润得少赚20亿,分红可能砍到4.5%;
- 退役账单藏不住了:国内首台核电机组2030年就要退役,拆解费每台100亿,中广核现在只计提了20亿,未来10年每年得多掏8亿填坑,这钱直接从利润里扣。
二、安全风险是悬顶剑:一次小事故就能跌回5年前
核电的安全账,从来不是"概率低"就能糊弄的,中广核的运营隐患比你想的多:
- 小故障频率在加快:2024年某机组因"蒸汽发生器泄漏"停机35天,少发15亿度电,损失7亿。这种级别的故障,2019-2021年每年1次,2022-2024年每年2次,设备老化的信号已经很明显;
- 舆论杀伤力比事故本身大:日本核废水排放后,国内对核电敏感度飙升。某博主发了篇《核电站安全隐患》的文章,直接让中广核股价单日跌4%,这种情绪性抛售根本防不住;
- 备用机组不够填坑:28台机组里,6台已运行超15年(接近退役期),但备用机组只有3台。去年某老机组突发故障,愣是等了20天才有替补机组顶上,光这20天就少赚5亿。
三、成本失控像无底洞:利息吞掉70%利润,还在越借越多
中广核的负债表,比煤矿的巷道还深,每建一台机组就多欠500亿:
- 利息快把利润吃光了:2024年总负债4200亿,一年利息126亿,占净利润的70%。手里8台在建机组还得再投1200亿,负债可能突破5500亿,利息支出要涨到160亿,到时候净利润的80%都得给银行打工;
- 折旧钝刀子割肉:核电机组折旧年限60年,每年折旧150亿,2024年净利润180亿,扣掉折旧后只剩30亿。要是未来电价不涨,再过5年折旧就能吃掉一半利润;
- 铀价波动咬得狠:铀燃料占成本30%,2024年从40美元/磅涨到60美元,多花35亿。这东西受地缘政治影响大,俄罗斯铀矿一旦断供,价格能飙到100美元,到时候燃料成本得翻倍。
四、新能源抢地盘:风电光伏逼到家门口,核电优势快没了
别以为核电是"清洁能源独苗",新能源已经开始抢蛋糕,中广核的日子越来越难:
- 电网越来越不依赖核电: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增25%,电网调峰更爱用新能源(成本降得快)。中广核某机组利用小时数从7900小时跌到7600小时,少发60亿度电,损失10亿;
- 成本优势撑不过3年:核电度电成本0.25元,光伏已经降到0.32元(西北沙漠电站0.28元),再过3年可能持平。到时候电网采购会更倾向"新能源+储能",核电的基荷电源地位要被撬;
- 政策倾斜变了心:新能源虽然没了补贴,但土地、税收优惠还在,某光伏电站土地租金比核电便宜60%。而核电除了审批快,没任何特殊政策,对比之下优势在缩水。
五、海外项目成拖油瓶:英国项目亏掉10年预期收益
中广核的海外扩张,看着风光实则埋雷,英国项目就是典型的"钱坑":
- 拖了3年还没投产:欣克利角C项目原计划2022年投产,现在要拖到2026年,光延期损失就50亿英镑。投产后每年得赚15亿才能回本,比原计划多赚5亿,相当于白干3年;
- 汇率波动啃掉40%利润:巴基斯坦项目收入是卢比,2024年卢比对人民币贬了20%,换算成人民币少赚3.6亿。海外收入只占5%,但汇率损失能吃掉这部分利润的40%;
- 地缘风险防不胜防:沙特项目签了两年,当地突然要求"技术转让50%",否则不让开工。这种扯皮能拖到天荒地老,中广核已经砸了20亿前期款,现在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中广核的"稳",本质是"船大难掉头"的笨重。散户要是抱着"央企+高股息"就闭眼买,迟早被政策卡壳、安全事故、成本失控这三颗雷炸得措手不及——毕竟,能源行业的风口变得快,昨天的"刚需",明天可能就成"过剩产能"。
#中广核电力 #01816 #核电风险 #高股息陷阱 #港股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