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评论一下贝壳的投资价值:贝壳价值被低估,建议高配,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1)左晖领导时期的贝壳,因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让贝壳成为了房地产中介交易中,几乎无法绕过的交易入口。即使是碧桂园、雅居乐这样管理数亿平方米的大型物业管理公司,也不得不依赖贝壳来发展其房地产中介业务,因为贝壳掌握了流量,也就是客源。房地产越往后发展,进入存量市场,客源的价值越大。
(2)贝壳依靠过去累积的大量真房源数据,具有先发优势,依靠良好的ACN分佣模式,使得楼房字典不断更新,保持优势。同时,它过往良好的真房源声望,依靠VR技术建立的房屋模型,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系统。我个人体验下来,它在中介这块,没有竞争对手,越是年轻世代进入买房阶段,优势越明显。
(3)贝壳的市占率还能继续提高,与客户的佣金分配比率还有提升潜力,从客户装修等后续服务中,还能提高利润率。
中国的二手房交易,最高数据是7.3万亿,新房最高数据是21年18万亿,全国黄金交叉还未出现,目前是新房期房销售时代,谁有房子,谁大爷,房子先收钱,是什么品质看我心情。眼下,一线城市,已经全部进入了存量房的时代。房子多,难卖了,中介和贝壳的价值都会提升,佣金也会逐步向发达国家6%靠拢。贝壳平台上,目前有41万个经纪人,全年经济成交约4万亿,月活跃用户4510万潜在购房者。是中国第一或者第二大商业平台,仅次于拼多多。
下面我来为上面三个投资要点,提供更多的分析和依据。
为什么中国房产中介费,只收交易额的2%,大家对中介深恶痛绝,美国,日本收交易费的6%,人家却比较尊重中介?原因大概是,中国的买房类似一种大宗商品,中介的角色只是手续代办,而在西方地产交易则重在交易撮合与匹配。
比如说,我的券商只收我万分一的交易佣金,而我做私募,就敢收客户20%的利润提成,我和券商其实都是交易中介,券商是交易过户代办,而我给交易带来附加值。
中国地产狂飙的30年,基本上买房就是赚,选城市、选地段、选房型朝向对升值影响不大。如果您关心当下的地产二手市场,肯定不再是买北京燕郊,买上海嘉兴和买北京三环,上海内环的升值潜力差不多了,广州有些豪宅小区,同小区不同户型,当年新房差价很小,现在单价已经拉开10万+的差价,同地段不同小区,同户型也能拉开10万+。
未来这种分化,只会越来越厉害。作为卖家,中介是不是能够给你用足够的技巧?全力帮你营销、推荐、成交?就像地产开发商那样?作为买家,中介又是否会如实帮你调查,房屋的各项风险点和价值点?
2023年Q1,贝壳财报显示,全国新房销售同比只增长了7%,但是贝壳代理的新房销售却增长了44%。开发商销售深度依赖贝壳的中介,不只是因为客户少了,房子不好卖了,也是客户逐渐聪明了。
开篇我们聊到,国外的房产中介费在交易总额的5-6%,而中国只有2%或者更低。在中国新房不是没有中介费,而是费用100%由开发商承担了。开发商为什么要付钱给中介?那是封口费。开发商套路太多,周边的楼盘是什么价格?环境配套如何?样板房里放的是不是缩小的家具?对口的小学进展的如何?政策会不会调整?售楼处门前一大片养眼的绿地,建成以后,会不会变成新建楼盘?
只要是个中介带你去看新房,就算他是文盲,哪怕他一言不发。开发商都要花巨资请他闭嘴,但凡他这个内行说几句真话,可能你就不会贵30%买开发商全是套路的期房。可惜一方面,中介很多不够专业,不足以代表买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买家自己自信又自私,总想着跳过中介,省下那一个点的中介费。
我说我不建议任何有理性的购房者买新房,正如我不建议买新股一样。开发商和上市公司一个样,花巨资粉饰自己财报,营造一个热烈的打新的氛围,收买中介极力唱多。普通投资者面对这些提着镰刀的专业机构,都是韭菜。只有散户和散户菜鸡互啄,你才有占到便宜的机会。
我前面的描述,应该解释清楚了一个好房地产中介存在的重要性。不管对于买方还是卖方。很显然,这个行业还很混乱。左晖发现了国内这个行业几个重大问题。他试图用贝壳这个平台来解决一些问题。
第一是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双方在聊的这个房源信息到底是不是真的?你是不是在骗我?买房是极低频消费,中介有极强的冲动将单次交易的利益最大化,这个博弈模型十分类似旅游。
第二是经纪人和经纪人之间的竞争矛盾:你多卖掉一套房子,我就少卖一套房子少挣一笔钱。客户在高额返佣的诱惑下,也会参与跳单的行为。
第三是行业的周期性风险。中介行业每三年就一个周期,遇到经济下行或者楼市政策调整,行业就会遭受冲击,人员会流失,到下一个周期就得重新培养。又因为房地产有周期性,让中介无法长期累积经验和声望,不专业、低素质和极端短视的新人中介不断扰乱和冲击市场,侵害客户、进行恶性竞争。
贝壳用楼盘字典和ACN,还有增值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
楼盘字典,这是一个覆盖全中国的真实房源数据库,2008年链家发明。多年来一直在投入,继续积累。最近五六年,链家每年都会投入上亿元来更新和维护这个楼盘字典的信息。按照Q1的披露,贝壳总共有2.7亿套经过真人核实的真房源,在楼盘字典数据库中,其中2800万套进行了VR采集和建模。现在,只要贝壳覆盖的房源,购房者不需要亲临现场,就能够通过贝壳找房的VR系统,进入房屋,多角度看房型,看结构布局,了解房屋周边的鸟瞰图,市政配套,不利因素,收听在线经纪人对房屋的讲解。
经纪人合作网络,缩写ACN。把一套房产的交易流程给细化拆分成十多个环节:房源录入、房源维护、客源、撮合成交,等等,在同一笔交易里,如果有一笔房产交易成功了,不同的经纪人在不同的环节有所贡献,就都能拿到对应比例的佣金。
房源方这边,有五个角色:
第一个,房源录入人,把房源录入ACN网络的,分走整体佣金的10%;
第二个,房源维护人,维护业主关系,预约并陪同客户看房的,分走20%;
第三个,房源实勘人,给房源拍照录视频的,分走3%;
第四个,委托备件人,把委托书和交易相关信息上传到系统的,分走3%;
第五个,房源钥匙人,保管钥匙的,分走5%。
五个加起来,房源方这边的协作者拿走了41%。
余下59%是客源和签约成交人的分佣。客源这边又分为,
第一个,客源推荐人,也就是第一个接触、引入买方客户的人。
第二个,客源成交人,就是最终让客户签约、主导交易完成的人。
第三个,客源首看人,就是第一个带成交客户去看房的人,比如说,你最初是通过,贝壳线上VR看房,联系房屋所在地门店,听了在线讲解,这个人就是首看,贝壳重点保护首看。
第四个,最后一个角色是交易/金融顾问,专门帮助业主、客户完成签约、贷款等交易手续的。日常我们所谓的“中介”其实只是这个工作,价值量很低。
客源这边没有那么明确分佣指引,只知道分佣最多的,是客源成交人。成交这人最终能拿到,59%分佣当中的60%左右。
ACN链家自己是从2014年就开始干了,自己的8万名经纪人在上面相互合作,一起挣钱。到了2018年5月,左晖决定把这个ACN网络升级成贝壳找房,贡献给全行业。在那个时候,链家就彻底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把业务板块分成了三块:第一块还叫链家地产,是直营的业务;第二块叫德佑地产,是加盟的中介业务;第三块就是这个链家网升级成的找房信息平台——贝壳找房,把这个模式推给全行业。2022年,贝壳整体收购圣都装饰,全面进入家装行业,开启地产衍生业务第四板块。房地产中介的衍生业务,从贝壳的企业战略来说,是为了平滑房地产商业周期,让公司的员工,在行业下行周期有活干,有钱赚,防止人员的大量快速更替。
本文为,星球:失明治疗所,首发原创。本文论据部分,大量参考和引用了,蔡钰商业参考,非商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