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资人认为买企业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应该长期持有股份,还有一种更夸张的是只收分红。
二级市场实际就是交易市场,投资的本质就是交易。交易什么? 交易预期。
最简单的要持有股份,就要从市场交易,你用现金换成股份,你的交易方用股份换成现金。这个过程就是在交易预期,你预期这个企业股价盈利能力。都有增长空间,你的交易对手预期刚好相反。所以你们达成了交易。这种事情每天每秒都在二级市场发生。
这是我今年招商银行的交易买卖点, 当下美元降息周期打开,我们持续货币宽松,低利率时代会贯穿一段时间。我觉得5%的股息率可以建仓,吸引力预期在4%左右见顶。我今年清仓了两次,但是持有的时间也不短,算不算长期持有招行,是不是今年的常驻股东?
稳定的银行业股息率,是我判断招商银行的投资底层逻辑,这种行为就是赚市场波动的钱。
股息率在这里成为了我锚定这笔投资的关键数据,而不是真正要收到分红。
同样的手法也用在了第一重仓股中国平安,只是锚定的逻辑是市场折价,港股和a股的折价在正5%到负35%之间来回波动,这是我观察多年的规律。
我一般用-10到-25,15个点左右的空间,来回切换港股和a股。
很多人说平安这两年赚不到什么钱,其实是你不知道怎么赚钱,稳定波动的金融股,你要找他内在波动的规律,作为你交易的锚。
除了赚交易的钱,我们也赚企业成长的钱。
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的平安,都是同一家公司,所以持有港股和a股的底层也反映着整个成长的利润显示在股价上面。
善于发现不同股票的交易规则和底层逻辑,这是投资的进阶。
像成长股龙头AI阿里巴巴,你在交易什么预期?电商?外卖?AI+全行业?不同的视角会出现不同的定价逻辑。AI+全行业怎么估算将来价值,跑马圈地的期间,没有具体算法,但是可以有具体交易逻辑,利润暴涨分批落袋为安,波动小仓位做T, 连吃带拿,多拿一些算一些。不求最高一次清仓,但求平均出货在高位。
反正,不是一味的守着守旧的交易方式,像宗教式去投资。
以上的内容仅为个人日常投资的记录和感悟,不作为任何投资的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