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地点:2025年10月17-21日,德国柏林
中国贡献:中国学者主导的23项研究入选“重磅突破摘要”(LBA),其中3项进入最高学术等级的“主席论坛”,创历史新高。
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AK112)
研究:HARMONi-6(Ⅲ期),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
亮点:中期分析显示PFS显著优于对照组,PD-L1阴性人群亦获益,安全性可控。
意义:首个国产双抗头对头击败PD-1单抗,或重塑肺鳞癌一线标准。
芦康沙妥珠单抗(TROP2 ADC,SKB264)
研究:OptiTROP-Lung04(Ⅲ期),对比铂类化疗治疗EGFR-TKI耐药NSCLC。
数据:EGFR突变亚组ORR达60%,中位OS达22.7个月,18个月生存率76.2%。
芦康沙妥珠单抗(TROP2 ADC)
研究:OptiTROP-Breast02(Ⅲ期),对比化疗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
进展:中国首个TROP2-ADC国际多中心数据,ORR达36.8%,DCR 89.5%。
库莫西利(CDK2/4/6抑制剂,TQB3616)
研究:CULMINATE-2(Ⅲ期),联合氟维司群一线治疗HR+/HER2-乳腺癌。
意义:突破CDK4/6抑制剂耐药瓶颈,中期分析显示优效性阈值达成。
KN026(HER2双抗,KN026)
研究:KC-WISE(Ⅱ-III期),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癌。
数据:ORR 40%,DCR 80%,中位OS 13.2个月。
特瑞普利单抗(PD-1单抗)
研究:联合仑伐替尼及GEMOX新辅助治疗肝内胆管癌(Ⅱ-III期)。
目标:探索可切除高危ICC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提升。
维迪西妥单抗(HER2 ADC)联合特瑞普利单抗
研究:RC48-C016(Ⅲ期),对比化疗一线治疗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
结果:PFS和OS均显著延长,安全性可控,NMPA已受理新适应症申请。
双抗与ADC主导
PD-1/VEGF双抗:依沃西单抗(中国)与Keytruda(默沙东)的竞争升级。
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中国)与Trodelvy(吉利德)的疗效对比。
耐药解决方案
CDK4/6抑制剂耐药:库莫西利(CDK2/4/6)联合内分泌治疗突破。
EGFR-TKI耐药:芦康沙妥珠单抗为EGFR突变肺癌提供新选择。
免疫联合疗法
AD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协同效应。
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
研究亮点:联合西达本胺(表观遗传调控剂)治疗初治NK/T细胞淋巴瘤,Ⅱ期SCENT-2.0研究显示ORR达83%,显著优于传统方案(ORR 30%-55%),计划2026年启动全球Ⅲ期。
商业化:替雷利珠单抗已在美国、欧盟获批,2025年H1全球销售额突破30亿美元,成为首个进入全球TOP10的国产PD-1。
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
联合策略:与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TKI)联用治疗晚期肝癌,Ⅲ期数据预计显示mOS延长至18.6个月(对照组12.3个月),冲击肝癌一线标准。
PD-1/VEGF双抗(康方生物AK112、三生制药SSGJ-707)
AK112:对比K药治疗NSCLC的Ⅲ期数据即将公布,ORR提升15%(55% vs 40%),三级以上肺炎发生率降低40%,计划2026年中美双报上市。
SSGJ-707:与辉瑞合作开发,Ⅰa期数据显示对PD-L1阴性患者仍有30% ORR,差异化优势显著,潜在交易金额超60亿美元。
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
尿路上皮癌:RC48-C016研究(联合特瑞普利单抗)Ⅲ期数据入选LBA主席论坛,ORR达75%(化疗组45%),mPFS延长至9.2个月,计划2026年Q1提交全球上市申请。
胃癌:RC118(Claudin18.2 ADC)联合PD-1治疗HER2阴性胃癌的Ⅰ/Ⅱ期数据首次披露,ORR达45%,突破HER2靶向治疗瓶颈。
TROP2 ADC(科伦博泰SKB264)
肺癌:OptiTROP-Lung04研究(对比化疗)ORR达60%(EGFR突变亚组),mPFS延长至8.3个月,2025年向FDA提交突破性疗法认定。
乳腺癌: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Ⅱ期数据即将公布,DCR达90%。
FRα ADC(ELAHERE,华东医药)
卵巢癌: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Ⅲ期数据ORR达45%,mPFS延长至7.8个月,2025年启动中美欧同步上市申请。
PD-1/CTLA-4/VEGF三抗(基石药业CS2009)
全球首创:Ⅰa期数据显示对PD-L1阴性患者ORR达35%,三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率仅8%,计划2026年启动NSCLC注册临床。
PD-L1/4-1BB双抗(维立志博LBL-024)
神经内分泌癌:Ⅰb/Ⅱ期研究ORR达83%,DCR 100%,2025年向FDA提交突破性疗法认定,计划2026年启动美国Ⅰ期临床。
技术优势:采用X-body平台,解除PD-1/L1通路干扰,增强T细胞激活效率。
CD3/CD19双抗(科望医药ES101)
B细胞淋巴瘤:Ⅰ/Ⅱ期数据显示完全缓解率(CRR)达40%,2025年与吉利德达成合作,共同开发血液肿瘤联合疗法。
XTR008(先通医药)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Ⅲ期数据对比长效奥曲肽,PFS延长至12.6个月(对照组8.3个月),ORR提升至25%,2026年国内上市后计划拓展欧美市场。
技术壁垒:177Lu标记工艺纯度达99.9%,靶向SSTR2受体,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达8:1。
基因编辑疗法(博雅辑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ET-01基因编辑疗法Ⅰ/Ⅱ期数据显示输血需求减少90%,2025年向FDA提交IND,目标2028年获批。
平台优势:自主开发LEAPER 2.0基因编辑系统,脱靶率低于0.1%。
BD交易激增:2025年H1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金额达280亿美元,同比增长65%,PD-1双抗、ADC成海外MNC争夺焦点。
全球临床布局:中国药企在欧美开展临床试验数量同比增加120%,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企业在美欧同步推进Ⅲ期研究。
技术平台输出:双抗、ADC、基因编辑等技术平台获国际认可,如科伦博泰的TOPKi平台、荣昌生物的ADC连接子技术。
2025年ESMO会议将见证中国创新药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技术突破:PD-1 PLUS、双抗、ADC等领域的临床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商业化加速:多个药物计划2026年海外上市,中国创新药全球市场份额有望突破15%。
生态构建:AI制药、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与临床需求深度结合,推动精准医疗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