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股市场在杠杆牛市的狂热氛围中沸腾。全通教育,顶着“在线教育第一股”的光环,股价如火箭般蹿升,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两市“股王”,市值高达535亿。暴风科技同样不遑多让,上市后连拉37个涨停板,从发行价7.14元一路狂飙至327元,市值突破400亿 ,缔造了“妖股之王”的神话。它们是当年市场的宠儿,被资本热捧,是投资者口中的传奇,也是时代疯狂的注脚。
十年后的2025年,AI浪潮席卷而来,寒武纪、龙芯中科成为这场科技革命的弄潮儿。寒武纪聚焦AI大模型芯片及软件平台研发,精准卡位AI发展前沿,2025年一季度实现连续两季度盈利,亏损收窄,经营出现改善迹象 。其股价年内涨幅超过88%,在近一个多月内更是实现了超130%的涨幅,8月22日触及涨停,涨停价1243.2元,总市值5200.93亿元 。龙芯中科作为国产CPU的领军者,用二十年时间攻克卡脖子技术,让中国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架构——龙架构,已形成完整的软件生态体系 ,并在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 。
相似的剧情,不同的主角,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不尽相同。10年前的全通教育和暴风科技,与当下的寒武纪、龙芯中科,虽处于不同时代,却面临着诸多相似的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来看,时代的浪潮为它们提供了腾飞的风口。2015年,“互联网+”概念兴起,在线教育、互联网娱乐成为市场热点,全通教育、暴风科技顺势而起。如今,AI时代的大幕拉开,人工智能芯片、国产CPU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寒武纪、龙芯中科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政策的支持也如出一辙,当年并购重组政策放开,全通教育借此大肆扩张;如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为寒武纪、龙芯中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寒武纪2024年获4.62亿政府补助 。
市场情绪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5年牛市,投资者情绪高涨,小盘股备受追捧,全通教育、暴风科技凭借较小的股本,被资金疯狂炒作。当下,AI概念火爆,市场对科技股的热情空前高涨,寒武纪、龙芯中科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股价一路攀升。
但繁荣之下,隐忧重重。曾经的全通教育,在资本的诱惑下迷失自我,疯狂并购,仅2015年就收购8家公司,账面积累大量商誉 。但业绩却未能跟上扩张的步伐,被收购公司业绩承诺频频爽约,商誉减值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从2017年开始业绩连年下滑,2019年巨亏7.33亿元 ,市值暴跌超90%,曾经的“股王”沦为弃儿。
暴风科技同样未能逃脱厄运,上市后业绩增长大多依赖非主营业务,主营业务广告业务独木难支 。在“全球DT大娱乐战略”的旗号下盲目扩张VR、电视等业务,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投资失败等问题,股价暴跌,2020年黯然退市,曾经的辉煌如过眼云烟 。
再看如今的寒武纪和龙芯中科,也并非高枕无忧。寒武纪虽业绩改善,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行业竞争激烈,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巨头林立,初创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份额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技术研发风险高悬,研发项目进程和结果充满不确定性,前期巨额研发投入可能血本无归。供应链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作为Fabless模式的芯片设计公司,对IP授权厂商、晶圆制造厂等供应商依赖度高,且部分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供应链稳定面临严峻考验 。
龙芯中科同样负重前行,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51亿元 。尽管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拥有自主指令集架构,但在市场推广和商业化应用方面仍需努力。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在性能、生态等方面存在差距,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是摆在龙芯中科面前的一道难题。
10年一个轮回,A股市场的故事不断上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于当下的寒武纪、龙芯中科,全通教育、暴风科技的兴衰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繁荣背后的风险,看到资本的贪婪与盲目,也看到科技创新的艰难与曲折。在这场科技与资本的盛宴中,是重蹈覆辙,还是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投资者的每一次选择,都将影响着这些公司的未来,也影响着中国科技产业的走向。这轮牛市你看好那个标的可以跨越阶层呢?说出你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