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欧股份(SZ002131)$ 是一家深交所上市公司,构建了“机械制造 + 数字营销”双主业驱动模式。以下是对该公司股票的深度分析。
利欧股份成立于1995年,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最初专注泵业制造,2014年通过收购漫酷广告等企业战略转型互联网,形成机械制造与数字营销双主业格局。机械制造业务主要包括民用泵、工业泵、园林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微型水泵出口量占全国24%。数字营销业务提供覆盖策略创意、媒体投放、效果优化等全链条服务,是字节跳动、快手、腾讯等平台的核心代理商。
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互联网业务(主要为数字营销)营收占比高达77.78%,制造业营收占比21.87%。媒体代理业务是绝对主力,营收占比75.47%。
利欧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技术突破、战略布局以及双主业的协同效应上。
液冷泵技术领跑新赛道:公司在液冷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自主研发的RPC系列液冷屏蔽泵能耐受250℃高温工况,适配浸没式/冷板式液冷架构,较传统泵节能15%以上,毛利率超50%。该产品已成为华为核心供应商(占其液冷份额70%-80%),并中标银川“东数西算”项目(1.2亿元)。目前预接北美订单0.8亿元,潜在订单超5亿元,2025年液冷泵业务预计营收突破8亿元,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永磁节能与全球化产能:公司的PM5永磁同步电机综合节电率达40%,能效超IE5标准。其光伏泵在非洲市场市占率超30%,2024年非洲出口额同比增长56%。公司在印尼(年产能800万台)和匈牙利建有生产基地,支撑海外市场扩张,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5%。
AI营销生态构建:公司自研大模型“利欧归一”和AIGC平台“LEO AIAD”(火星鸟),实现了广告素材日产出2万套的能力,投放效率提升300%,客户转化率高于行业水平。618期间通过AI智能体矩阵驱动投放效率大幅提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35亿元,同比下降9.6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4.28%,成功扭亏为盈。扭亏主要得益于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车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此项贡献约2.07亿元。更能反映主营业务情况的扣非净利润为1.48亿元,同比增长1.88%。
公司经营质量显著提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2.05亿元,同比增长215.22%,主营业务获取现金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0.86%,财务结构优化。
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8.78%,销售净利率回升至4.84%。
公司双主业分属不同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泵行业:传统泵业竞争激烈,但公司通过液冷泵切入AI算力基础设施黄金赛道。随着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要求提升,液冷解决方案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液冷泵技术领先,绑定头部客户,有望充分受益。此外,在核电领域,公司联合研发核电站大型流量可调循环水泵,有望突破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数字营销行业:行业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但面临价格战激烈、流量成本上升的压力。公司的破局之道在于AI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AIGC大幅降低内容生产成本、提升投放效率,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若AI营销工具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有望改善该板块毛利率。
投资利欧股份也需关注以下风险:
盈利质量与波动性:公司利润对理想汽车等股权投资的价值变动较为敏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大幅影响短期净利润,主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需关注。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速(1.88%)远低于净利润总额增速,也反映了这一点。
商誉减值风险:截至近期,公司账上仍有约7.5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较高(22%)。若早年并购的数字营销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可能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从而侵蚀利润。
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液冷泵等新业务当前营收基数较低,其放量进度依赖大客户验证和订单落地节奏。若技术迭代、市场竞争或客户需求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增长不及预期。
短期市场情绪与估值波动:公司股票近期交易活跃,换手率较高,股价波动可能加大。需注意短期市场情绪和资金面对股价的影响。
综合来看,利欧股份正处于传统制造升级与数字营销革新的交汇点。
短期看点:液冷泵订单的落地放量节奏、AI营销工具降本增效效果的验证,以及理想汽车等股权投资的股价表现。
中长期价值:在于其液冷技术在AI算力基建浪潮中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份额,AI对营销业务的深度改造及毛利率改善潜力,以及双主业在全球市场和技术创新上的协同效应。
关于估值,市场存在不同方法测算。例如,现金流折现法(DCF)给予的估值区间在35-45亿元。截至2025年9月2日,公司总市值约为396.15亿元,动态市盈率(TTM)为41.14倍。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周期,仔细权衡其成长潜力与当前估值及潜在风险的匹配度。
利欧股份凭借其在液冷泵和AI营销领域的技术突破,展现出从传统制造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潜力。2025年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和现金流的改善显示经营状况有好转迹象。但其盈利对投资收益依赖性较强、新业务放量不确定性及商誉风险等挑战也不容忽视。
投资者若看好AI算力基建和AIGC赋能营销的长期趋势,并能承受相应的技术和业绩波动风险,可考虑密切关注其液冷泵订单进展及AI技术商业化落地情况。若追求盈利绝对稳定性和低波动性,则需更谨慎地评估其风险收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