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华灿光电(300323)发布2025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25.32亿元,同比上升33.94%,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上升53.17%。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4.73亿元,同比上升38.71%,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776.99万元,同比上升87.21%。本报告期华灿光电盈利能力上升,毛利率同比增幅523.02%,净利率同比增幅65.03%。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6.23%,同比增523.02%,净利率-4.56%,同比增65.0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11亿元,三费占营收比8.33%,同比增11.34%,每股净资产4.22元,同比减6.3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3元,同比减46.52%,每股收益-0.07元,同比增53.33%
财务报表中对有大幅变动的财务项目的原因说明如下:
固定资产变动幅度为0.11%,原因:正常计提折旧。在建工程变动幅度为10.8%,原因:新增购建长期资产。短期借款变动幅度为24.16%,原因:新增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变动幅度为164.1%,原因:新增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为33.93%,原因:销售收入增加。管理费用变动幅度为50.07%,原因: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变动幅度为55.62%,原因:利息支出增加。所得税费用变动幅度为55.03%,原因:利润总额变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84.15%,原因:新增借款。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业务评价:去年的净利率为-14.81%,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近10年来中位数ROIC为0.01%,中位投资回报较弱,其中最惨年份2019年的ROIC为-8.73%,投资回报极差。公司历史上的财报非常一般,公司上市来已有年报12份,亏损年份6次,如无借壳上市等因素,价投一般不看这类公司。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驱动,还需重点关注公司资本开支项目是否划算以及资本支出是否刚性面临资金压力。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建议关注公司现金流状况(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28.6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9.19%)建议关注公司债务状况(有息资产负债率已达32.07%、有息负债总额/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已达13.67%)建议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状况(年报归母净利润为负)持有华灿光电最多的基金为中信保诚中证智能家居指数(LOF)A,目前规模为0.45亿元,最新净值1.1973(8月25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31%,近一年上涨84.74%。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黄稚。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问:请 AR 眼镜方面,公司产品目前达到什么样的技术参数?答:在技术参数方面,我们的产品开发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目前,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对显示分辨率、视场角(FOV)、亮度、功耗等核心指标的要求存在差异化。针对不同客户的技术参数需求,公司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处于性能和良率提升阶段。2、根据 2024 年度报告,研发人员减少是什么原因? 2024 年度报告中研发人员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在珠海金湾 Micro LED 项目投产前,相关技术开发及工艺研发人员均归属于研发团队编制。随着 Micro LED 一期项目建成并投产,这部分人员已自然划入生产体系,以保障产品良率提升和批量交付。因此,年报中的研发人员变动实际反映了公司研发成果向产业化落地的正常进程。需要说明的是,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在人员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持续招募高端技术人才,重点加强新型显示技术、R/VR 光学方案等前沿领域的投入,确保技术储备与量产能力的同步提升。3、请问 OLED 和 Micro LED,谁会是 VR/R 微显技术主流方案?从技术适配性来看,Micro LED 凭借超高亮度、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长寿命三大核心优势,完美契合 R/VR 设备的技术需求。其卓越的户外显示性能、持久的续航表现和稳定的工作特性,已获得行业广泛认可。尽管当前受限于量产成本,但随着转移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规模效应的显现,Micro LED 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公司将持续深化 Micro LED 技术研发,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为把握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机遇做好战略布局。4、请问目前的生产运营在哪些环节还存在优化空间?目前公司在生产运营优化方面主要聚焦两个重点一是通过集中生产布局和自动化改造提升规模化效益,包括缩短物料转运流程、优化产线布局,以及推进智能制造升级,这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管控能力;二是战略性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领域,重点布局 Mini/Micro LED 和车用 LED 等核心业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标杆产品。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组合,逐步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通过“规模化+高端化”的双轮驱动,实现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