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刘凤茹
曾经依靠代理默沙东HPV疫苗风光无限的智飞生物(300122.SZ),交出一份惨淡的经营业绩: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降超七成,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这是智飞生物上市以来首现中报亏损,并且已连续四个季度陷入净利亏损困境。
证券之星注意到,智飞生物业绩“滑铁卢”背后,受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影响,过度依赖的HPV疫苗代理业务大幅承压,尤其是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挂零。同时,智飞生物还面临“应收账款、存货双高,短期偿债大”的三重压力。
业绩承压下,智飞生物通过增资实控人旗下GLP-1研发企业,正式入局火爆的减肥药市场。但转型之路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连续四个季度净利亏损
据了解,智飞生物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
截至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共有15种产品上市,其中1种产品附条件上市,包括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流感、轮状病毒、带状疱疹等传染病的疫苗产品,也涵盖提供结核感染诊断、预防、治疗有效解决方案的药品,覆盖人群包括婴幼儿、青少年、成人。
2025年半年报显示,智飞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9.19亿元,同比下降73.06%;归母净利润亏损5.97亿元,同比下降126.72%;扣非后净利润亏损6.2亿元,同比下降127.79%。这是智飞生物自上市以来,首度出现中报亏损。
拆解单季度,2025年一、二季度,智飞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74亿元、25.45亿元,同比下降79.16%、62.92%;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05亿元、2.9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20.93%、137.6%。
证券之星注意到,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智飞生物就陷入经营亏损。2024年三、四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28亿元、32.83亿元,同比下降69.46%、75.94%;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84亿元、1.32亿元,严重拖累了智飞生物2024年全年经营业绩。2024年,智飞生物营业收入同比“腰斩”至260.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74.99%。可见,智飞生物的营业收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同比持续下滑,归母净利润更是持续亏损。
智飞生物在2025年半年报中解释称,受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显著承压,主要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工作未达预期。此情况与疫苗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行趋势一致。
代理产品HPV疫苗批签发量锐减
智飞生物收入来自自主产品和代理产品,前者(自主产品)包括ACYW135疫苗、AC结合疫苗、Hib 疫苗、AC多糖疫苗及23价肺炎疫苗;后者包括默沙东生产的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进口23价肺炎疫苗、灭活甲肝疫苗以及GSK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的自主产品实现营收5亿元,同比减少9.27%,毛利率同比下降8.06%。从批签发量上看,报告期内,ACYW135疫苗、AC多糖疫苗分别同比增长59.2%、31.08%;AC结合疫苗、Hib疫苗同比分别减少58.1%、66.46%;23价肺炎疫苗上半年批签发量为0。
占据主导的代理产品,同样表现不佳,更是拖累整体业绩的关键。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代理产品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减少75.16%,毛利率同比下降8.61%至22.61%。报告期内,除五价轮状疫苗批签发量同比有一定增长外,四价HPV疫苗、灭活甲肝疫苗批签发量为0,九价HPV疫苗和进口2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量分别减少76.8%、32.32%。公司代理的GS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批签发量下滑64.24%。
证券之星注意到,自2017年成功代理并推广默沙东四价HPV疫苗后,智飞生物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紧接着2018年又拿下九价HPV疫苗代理权。长期以来,智飞生物的销售收入高度依赖四价以及九价HPV疫苗。凭借前述两款产品的持续放量,智飞生物营收从2017年的13.43亿元增至2023年的529.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32亿元增长至80.7亿元。
通过梳理财报,2023年智飞生物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虽同比下降26.27%,但仍有1034.34万支的批签发量,同期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同比增长136.16%至3655.08万支。这一年,智飞生物的代理产品营收狂飙至518.8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98.05%。
在市场竞争加剧、民众接种意愿降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曾“一针难求”的HPV疫苗,短短几年成了红海市场,国产HPV疫苗正经历疲软期。靠代理业务支撑的智飞生物,业绩下滑直接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尽管默沙东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的男性适应症相继获批,但万泰生物国产首款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的成功上市,以更具成本优势的定价打破国外垄断。智飞生物的HPV疫苗需直面竞争。
智飞生物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与默沙东协商一致,调整了本年度HPV疫苗的采购与供应节奏,并持续开展需求评估以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库存高企、回款难双重压力
业绩下滑之际,智飞生物的应收账高企。尽管比2024年末162.73亿元有所下滑,但截至今年6月末,智飞生物应收账款仍高达135.18亿元。
与此同时,智飞生物还面临库存高企的压力。截至6月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高达210.15亿元,占总资产的45.75%。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已计提8201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但若因销售不达预期等因素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仍可能发生进一步减值,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智飞生物的流动性也面临考验。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的短期借款达139.64亿元,占总资产的30.4%,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5亿元,二者合计超过140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25.66亿元,远远不能覆盖短期有息负债。
面对严峻形势,智飞生物正多管齐下寻求突围,董事长蒋仁生将2025年的核心工作明确为“去库存、收回款、降负债”。
7月14日,智飞生物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发行公司债券预案的议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0亿元公司债,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偿还有息负债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押注减肥药赛道成效待考
背负业绩压力的智飞生物,寻求转型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今年3月,智飞生物与宸安生物、智睿投资、张高峡签署《关于重庆宸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之增资扩股协议》。智飞生物将以现金向宸安生物增资5.93亿元,取得宸安生物51%的股权。
据了解,宸安生物成立于2015年,系智飞生物实控人蒋仁生间接控制的企业。宸安生物由智睿投资平台投资孵化,是一家依托于重组蛋白技术平台、以自主研发为驱动力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宸安生物聚焦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围绕GLP-1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等领域进行在研管线布局。
截至公告披露日,宸安生物已形成十余个在研项目,其中:利拉鲁肽注射液已位于申报上市阶段;两款候选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两款候选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正位于临床Ⅲ期阶段;另有 GLP-1/GIP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等近10款位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在研管线。通过上述交易,智飞生物业务将从疫苗延伸至代谢类疾病领域。
证券之星注意到,自2021年新型GLP-1激动剂上市以来,肥胖症处方药的销售量显著增加。有机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1年,该类药物的销售额将超过170亿美元。不过目前减肥药赛道火热,吸引众多企业进入,竞争可谓十分激烈。(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