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曾经错过了房地产、错过了互联网,那我想这波科技股的慢牛我们不应该再错过。
追求发展,追求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是人类最朴素也是最有能量的情感,基于亿万这样的情感,我们才凝结成了社会,并为之努力奋斗着。所以,追求社会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好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首要的目标。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社会不断发展,在某个社会阶段都会涌现出属于那个阶段的主轴,但是这些主轴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让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的。比如,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的城市、基建、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比如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消费方式都变得便利、丰富了许多。而赶上了这些社会发展主轴的人,在这些年里或多或少都从中获取了超额收益。
到了2025年8月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想明白的事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轴是什么?我先上结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轴是“科技+出海+消费”三者的结合,普通人参与这个行业最有效的方法,要么加入兼具这三样属性的公司,要么从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要么就持有这样的公司的股权,下面我将具体讲明为什么是这个结论。
我还在美国的时候,观察到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只摸索出了三个资金池子,也就是股市、房地产、美债,只有这三个池子才能容纳天量的资金流转,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本质上取决于资金流转的效率。同理,我想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无外乎也要依靠这三个池子。过去一二十年我们依靠房地产池子实现了经济流转,改变了城市面貌,但是房子的本质是住人,因此房地产的大时代已经落幕。当下没了房地产这个池子,整个社会资金流转十分困难,很多地方ZF也没钱了,大家普遍感受就是钱变得更难挣了,从而导致大家更不敢消费,社会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而另外两个池子中,国债在人民币充分国际化之前难当大任,只剩一个答案:以港股和A股为代表的中国股市。
我想我的读者应该多半认同,你身边绝大部分人聊起股市都是谈之色变,认为这里是收割韭菜的地方。他们说的固然有道理,过去几十年的好几波疯牛确实如此,而且普通人弄懂股市投资的门槛比进入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甚至还要高出许多。但是放眼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股权投资都是居民个人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唯独在中国,它是另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处于全球价值洼地的原因之一。
最近几年,大家因为钱难挣,愈发保守,考公热和居民储蓄疯涨都是这个社会心理的缩影,大部分人开始越来越求稳,我们的居民储蓄以年均10万亿以上的规模飞速扩张,已经来到了168万亿的天文数字,其中定期存款居然超过了70%。咱们老百姓并不是没有钱,是当下的资产荒,不知道投什么,导致大家都把钱拽得紧紧的。这种求稳对于个人可能是保险的做法,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就是非常有风险的事。天量资金放在银行不流动,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与动力,会爆发出诸多社会问题,也是资金的严重浪费。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为我们社会未来发展规划什么样的路径?美国同样把这条路已经给我们指明了,就是发展高科技,通过研发、设计、生产高科技的产品,维持美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维持J事和美元的地位,这条路也是我们最靠谱的途径。所以,光靠内循环是远远不够的,积极拥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生产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卖到全世界去,顺道输出我们的文化和服务,才是我认为可行的发展之道。
国产替代固然让人安心,比如我现在敲这篇文章用的金山的WPS软件我就觉得比微软Office更好用,我们也才不至于在极端情况下,连办公软件都没得用了。但是大家也要知道,选择国产替代,不代表削弱出海的重要性,相反,出海和内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出海赚的钱进行天文数字的研发投入,以后恐怕连内销都难以持续。
现在这个时代,体量足够大、附加值足够高的商品无外乎就是以科技为核心的消费电子硬件产品和互联网的各种软件服务。过去十多年确实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是无论是外卖大战还是手机市场增长放缓,无一不在昭告,这个时代的使命已经行将结束。下一个时代,是属于硬件的时代,下个时代参与竞争的企业比拼的不再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比拼的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模式创新能取代的。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摩托罗拉这样的硬件公司是非常赚钱的,那个时候摩托罗拉中国的员工出差全是坐头等舱,去美国外派,公司直接解决夫妻双方住房。别看不起制造业,别看不起做硬件的,风水轮流转,他们很可能才是下个时代最赚钱的行业。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小米将成为全球第三代消费电子之王,第一代王是索尼,第二代王是苹果。每一代王有每一代的使命,索尼实现了我们现在用的这些设备的电子化,统领了20年;苹果实现了电子设备的智能化,让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都变得智能了很多,又统领了快20年;而第三代王小米,将实现人工智能(AI)的设备化。这个是什么意思?现在AI不是炒得火热吗,其实从深度学习开始,资本市场一直在炒作AI题材,但是这么多年过去,AI只落地了一个海康威视,不到3000亿市值,火热的大模型又落地了什么?究其本质原因,是AI固然厉害,但是AI只是硅基生命的大脑,这个大脑没有眼耳口鼻和四肢,它和大多数的普通人就没有任何关系。而实现AI的设备化,让你家里的各种家电、你的车、你的手机,成为你专属的AI助理的眼耳口鼻喉,同时让它们可以在一套统一的系统下,操纵你家里面的各种终端设备,这才是AI时代的主轴,这个过程也将催生出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
回到一开始,我们如此高的储蓄量,国家肯定不希望我们把它放在银行里发霉(所以现在贷款是那么容易,利率是那么低),我想,国家肯定希望我们老百姓能把这些钱投入到国家想要发展的以科技行业为代表的领域中去的。而这个过程无疑是多赢的,科技公司股价高了能以更低成本的融资、给员工发工资的股权摊薄成本更低,国家赚取了税收甚是是很多海外税收,普通个人实现财富增长同时更愿意消费。
再从宏观层面看,九月份美联储降息概率非常大;美股大资金吃了一年的鱼尾行情亟需抽身出来注入全球价值洼地;整个社会除了小部分左侧资金大部分都踏空了这波港股和A股行情等着入场。不过,这一波牛市,我不希望它像前些年的几场疯牛一样的走势,疯牛固然吸引人,但是疯牛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股市应当发挥它真正的企业融资、社会资金流转、个人财富增值的作用了,那么疯牛就是这个目标的最大敌人。稳稳增长,进二退一的慢牛才能实现以上目标。具体到小米身上,显然小米跟随大盘,已经走完了从去年9月份之后的第一阶段牛市,稳定在了50-60元区间,横盘了接近半年时间,半年线已经陷入滞涨。经过这半年的调整,小米完成了充分的筹码交换,第一阶段赚到钱的安然下车,这半年上车的还在苦苦等待第二阶段的启动。慢牛不是不牛,要的是稳步上升,不像疯牛那样,让你一天到晚都活在上涨的恐惧之中,因为不知道哪一天泡沫就会破灭。我相信,经过充分的换手,小米的第二阶段行情会更加行稳致远。
短线的对冲基金与投机客可能会吃到这波慢牛中的某些阶段,但是作为长线思维的价值投资者,不羡慕其它板块的轮涨,耐心等待水流到自己的田地,才是能把所有阶段都收入囊中的我认为正确的做法。而如果你能够认同我说的小米将成为全球第三代消费电子之王的逻辑,那么你就更应该安心、静心、舒心、放心地,好好拥抱属于我们的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