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象跟前跳舞的Rocket Lab,一家南半球的商业航天公司何以紧随SpaceX

用户头像
问问马斯克AskMusk
 · 上海  

Baillie Gifford是一家总部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全球投资管理公司,他们以长线投资闻名,其公司格言,真正的投资者以十年为单位思考,而非以季度为单位。

今年5月,他们建仓Rocket Lab,持有约439万股,价值约1.57亿美元。如此重金投入的背后是他们对这家公司以及商业航天市场的判断。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Baillie Gifford对一家成立于新西兰,在一个没有航天生态系统、远离传统火箭技术中心的国家发展起来的私人公司如此看好呢?

以下,是Baillie Gifford的投资经理对于这家公司的背景和价值分析。也许有助于问马的用户换个角度了解商业航天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

从家电到航天

1990年代中期,在一家以生产烤箱、洗衣机和洗碗机而闻名的新西兰家电制造公司的车间里,一件非凡的事情正在发生。一位16岁辍学的年轻工具模具学徒在车间里用业余时间实验火箭和推进剂。他对火箭着迷。在被用于制造厨房用具的工具和材料包围下,他自学制造了火箭自行车、火箭助力滑板车和喷气背包。他的名字叫彼得·贝克(Peter Beck)。

在随后的几年里,贝克访问了美国宇航局(NASA)和多家航天公司后感到失望,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车间(以及周末在自家花园小屋里)从零开始制作的许多部件质量高于专业公司生产的部件。航天行业的现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然而,由于没有大学学历,他在美国的航天行业找到工作的梦想从未实现。回到新西兰后,他意识到进入航天行业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他最擅长的:自己动手。于是,他在2006年创立了Rocket Lab。

用有限预算实现轨道飞行

Rocket Lab此后的成就超乎想象。作为南半球首家进入太空的私人公司,这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切发生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预算极为有限,在一个没有航天生态系统、远离传统火箭技术中心的国家。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Rocket Lab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13年在硅谷筹集资金后,公司建造了首款小型轨道级火箭“Electron”。它成为最快达到50次成功发射的商业火箭,使Rocket Lab成为全球第二活跃的商业发射公司。

然而,如今有许多商业实体希望抓住尚处萌芽阶段的太空发射经济中的机会。Rocket Lab与同行相比有何优势?而SpaceX,面对这个低地球轨道中的“大象”,又如何面对呢?

火车与出租车

SpaceX的业务模式与Rocket Lab截然不同。SpaceX可以看作是运营火车服务,其运载能力巨大,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然而,客户必须与其他客户共享运载能力。此外,SpaceX的部分运载能力用于其自身的Starlink卫星,因此一些客户据说需要等待大约两年才能获得拼车发射名额。此外,SpaceX决定发射时间表和轨道目的地。

相比之下,Rocket Lab提供端到端的定制服务,专为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它制造客户所需的卫星/航天器(所有关键部件均在内部生产),然后从自己的发射场(行业内罕见)发射这些卫星/航天器,客户可以控制发射时间。Rocket Lab将卫星/航天器送入指定轨道,并通过其内部软件让客户监控性能。

Rocket Lab更像是一辆出租车,而非火车——运载能力较小,成本较高,但服务是私人的、直接的,并按客户的时间表进行。这种商业模式巧妙地避开了与SpaceX的直接竞争,同时积累了成功的任务。此外,客户可能希望市场上有第二选择以增强韧性(毕竟,火车有时会延误或故障)。

可靠性、传统与垂直整合

与SpaceX之外的航天行业同行相比,Rocket Lab已证明其能够一次又一次可靠地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这种传统在行业内极为罕见,对Rocket Lab的信誉至关重要,它降低了客户的保险成本并推动了更多需求。

虽然像杰夫·贝佐斯的Blue Origin这样的公司可能拥有雄厚的资金,但资金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用贝克的话来说:“如果你有数十亿美元,你可以在更长时间内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们证明了成功不需要数十亿美元,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例如,Rocket Lab早期决定采用垂直整合,使其能够更快地创新,因为公司不太可能受到供应链瓶颈的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Electron从概念到商业化的时间不到三年,比其他任何火箭都快,成本也低于同行。

如果上述竞争优势还不足以令人信服,Rocket Lab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贝克近二十年来为公司注入的运营文化和管理专长的深度。例如,我们最近与首席财务官亚当·斯派斯(Adam Spice)的会面清楚地表明,他不仅能讨论财务细节,还能轻松地谈及大局,这无疑得益于他在半导体行业的背景。

与此同时,贝克既是首席执行官又是首席工程官,将50%到70%的时间用于技术工作。我们怀疑他是为数不多经常拿着扳手出现在生产线的数十亿美元公司领导者之一。

探索未知

我们在股票讨论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思考一家公司“天空不是极限”的蓝天场景。就像铁路和船舶支撑了全球贸易的兴起,大规模太空基础设施可能开启全新的市场。

虽然这些市场的规模估计达数万亿美元,但现阶段无法准确预测。如果像我们怀疑的那样,这个行业正在经历通信和国防需求的持续增长,那么其增长不仅是萌芽性的,可能是指数级的。这种特性往往会挑战传统的财务模型。

更复杂的是,鉴于近期股价的快速上涨,Rocket Lab的估值看起来可能已经显得昂贵。Rocket Lab即将与SpaceX这个巨无霸展开(昂贵的)竞争——无论是在运载能力方面(Rocket Lab正从小型火箭市场扩展,开发中型火箭“Neutron”),还是在商业模式方面(贝克希望部署Rocket Lab自己的星座基础设施并在其上运行应用程序,类似于SpaceX的Starlink),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担忧。

面对上述分析挑战,我们在讨论中本可以轻易放弃Rocket Lab。然而,讨论会上特有的乐观主义让我们增强了对Rocket Lab潜在上升空间的信心,而不是削弱它。

绘制大胆的轨迹

总之,我们形成了高信心的情景,预计Rocket Lab仅通过增加每年发射次数和定价能力,其发射业务收入就能翻倍。

然而,Rocket Lab约70%的收入来自“空间系统”(即为客户设计、制造和运营卫星/航天器),我们预计随着需求加速,这一领域将继续快速增长。

假设Neutron按计划在2026年开始商业运营,即使考虑可能的延误,我们相信Rocket Lab很快将实现收支平衡。结果可能是到2030年,仅从发射和空间系统业务就能实现40亿美元的年收入,而无需为长期的空间应用愿景赋予太多价值。

按照10倍市销率计算,这意味着从初始购买到2030年市场资本总额约为400亿美元,回报率为2-3倍,并且到2035年及以后,随着空间应用的日益重要,可能会有更大的潜力。需要明确的是,在未来5到10年内,Rocket Lab与SpaceX相比仍将是小角色,但在快速扩张的市场中足以实现巨大的上升空间。

当然,我们也可能出错。火箭可能失败,需求可能令人失望,护城河可能被侵蚀,等等。但这个企业有足够多的优势来支撑我们对蓝天场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