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子控股集团:咽喉健康领域的“隐形冠军”如何应对行业变局?

用户头像
摩尔视野
 · 上海  

“当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沃伦·巴菲特的这句箴言,在2025年医药消费品赛道再次得到应验。提起金嗓子,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那句熟悉的'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片'。说实话,看到金嗓子最新财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数据有点"感冒"啊!半年收入降了,利润也少了,乍一看确实不太好看。但是呢,咱不能光看表面,得往深了挖挖。

业绩承压背后的转型阵痛

翻开金嗓子控股集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数据确实显得有些“哑火”,但若细究其中脉络,会发现这更像是行业龙头在战略转型期的阶段性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金嗓子喉片(OTC)依然贡献了90.6%的营收,这款问世三十年的王牌产品仍在国际市场高歌猛进,新增出口至韩国、秘鲁,覆盖全球60余国。而研发投入的成果正在显现——复合益生菌含片升级至9种中国发明专利菌株,银黄颗粒等中成药进入临床阶段,大健康产品线已初具雏形。

这可不是简单的“加菌株”操作。根据财报披露,金嗓子与北京农学院“食品微生物功能开发”科研团队深度合作,依托教授工作站,新增3株中国发明专利菌株,加上原有的6株,形成9株自主菌株矩阵,功能覆盖调节口腔黏膜免疫、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缓解焦虑等多个维度。更关键的是,这些菌株均采用三层包埋技术与360度热辐射冷冻干燥工艺,确保菌株活性在常温下长期稳定,直接击中益生菌行业“活菌数”与“稳定性”两大痛点。

这种“传统产品保基本盘,创新业务谋未来”的双轨策略,恰恰体现了管理层的前瞻性布局。

现金流充裕下的战略定力

尽管利润承压,但金嗓子的财务根基依旧稳固。截至6月末,账面现金及等价物高达10.42亿元,流动比率维持在1.87的健康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集团在逆周期中仍在推进两大重点项目:柳州6万平方米的智能化新基地已完成试产,二期大健康产业园已进入内部施工阶段,未来将引入博士工作站、教授工作站、益生菌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持续深耕“中国菌”赛道。

这种“现金奶牛+硬核投入”的组合拳,彰显出企业对长期价值的坚守。

分销网络的优化同样值得称道。通过精简分销商采购流程、强化头部连锁药房合作,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改善明显。在跨境电商领域,金嗓子YouTube频道1.2亿次的曝光量、565万次视频观看,以及TikTok、Instagram的多平台布局,正在构建全新的数字化营销矩阵。这些投入或许短期拉高了销售费用,但为品牌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大健康赛道的破局逻辑

当传统咽喉用药市场增长放缓,金嗓子正悄然完成从“润喉片专家”到“草本健康方案提供商”的转身。其战略路径清晰可见:一方面借力“一带一路”深化东盟市场渗透,产品已进入9个东盟国家;另一方面通过益生菌系列打开肠道健康赛道,肠宝益生元通过香港检测后,迅速登陆天猫旗舰店,成为“健康全家桶”战略中增长最快的子品类之一。

这种“东方草本+现代科技”的产品哲学,恰好踩中了全球健康消费升级的节拍。

研发端的突破更值得期待。与北京农学院共建的教授工作站已产出6项专利,9种自主菌株的应用让益生菌产品具备差异化竞争力。而经典名方研发也已推进至中试阶段,预示着未来在中成药领域的厚积薄发。管理层在财报中特别强调:“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这句话或许道破了金嗓子转型的底层逻辑。

结语:静待花开的价值重估

短期财报的波动,从不妨碍真正优质企业的价值成长。金嗓子手握104.51亿元的品牌估值、覆盖60国的销售网络、10亿级的现金储备,更难得的是在传统业务承压时仍坚持研发投入占比超行业均值。

当下股价的调整,或许正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击球区”。当新基地产能释放、益生菌产品放量、东盟市场深耕的三重红利逐步兑现,这家拥有69年历史的民族品牌,或将在咽喉健康与大健康的交汇处,书写新的增长曲线。

$金嗓子(0689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