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单纯的整理公司基本盘和最新的消息汇总。不吹不黑,也尽量少做假设性推理。
利益声明,本人持有中矿资源,因为AI污染严重。本文单纯的整理和归纳信息。
中矿资源$中矿资源(SZ002738)$ 最近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金属方向和锂矿方向。
从年报的数据可以发现,铯铷这块增速是完全大超预期的,全球垄断的结果。今年1季度营收同比去年高达90%。给今年的铯铷板块开了个非常好的头。
通过这两张图可以推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甲酸铯的销售价格从2023到2024年基本翻翻了。
第二,铯铷盐目前的产能没有达到设计产能的1500吨,23年和24年都是960吨左右。24年销量有意控制的情况下,营业额继续上涨了5%左右。所以对应价格上涨了23%左右。
公司最新交流显示,津巴布韦的Bitika已经增加了新的铯榴石采选线,打算增加500吨左右的铯铷产能,也就是将公司冶炼的1500吨产能全部利用起来。达到铯铷精细化工业务生产和销售量达到1500吨。
这里公司非常的乐观,认为未来这块的业务全球需求在几千吨或者更多,特别是钙钛矿业务如果广泛应用的话,可能会来到5000+以上的年需求。
所以公司可能现在就开始提前开始扩大采选和生产,如果效果较好,打算进一步提高产能。
这块业务目前的说法是下半年投产,今年能出一部分产能。明年大概率就是1500吨的完整产能落地,对应的价格和营收在甲酸铯销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这块的增量就能达到13E,加上甲酸铯的6E营收,整个铯铷这块的营收将高达19E-20E。毛利将高达15.5E左右。
另外甲酸铯的库存还有18000桶,这个按照24年的销售量,且还不做任何回收的情况(公司这块的回收率较高能高达80%-90%),还能销售10年。中海油去年已经认证了。
这个业务不重新生产甲酸铯,且销售不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还能稳定运行10年。(这里没有做假设,就现有情况做的估算)
目前纳米比亚的冶炼厂,新的尾矿工作分2期完成。第一期火法,第二期湿法。目前设备已经起运,第3季度安装调试,今年4季度出产能。因为第一次生产锗,所以目前公司也说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需要摸索。
计划第一期火法分2次完成,大概明年上半年能搞定,对应的锗产能落地。设计产能为锗锭 33 吨/年、工业镓 11 吨/年、锌锭 1.09 万吨/年。
第一期火法是没有镓产能的。
不过锗国外的价格偏高,目前报价基本是在3300美金一千克,接近3300w一吨,按照33吨的产能来算,7.5e的营收。虽然公司之前说锌应该是可以抵消所有的运营和物料成本,但是那个是可研报告里面说的,现在实际没有生产,公司也心里没底。
不过有一点的就是纳米比亚铜的冶炼线,这一批铜做完是打算关闭了。可以租也可以卖。
公司等于是3000(2000美金的成交价和1000多美金的修护成本)美金左右买了个锗锌镓的尾矿山,但是区别却是这矿已经不用开采,直接可以投料使用的,节省了一个开矿的成本。
明年计划大概20-25吨锗锭落地。
结论,未来大概这个冶炼厂可以创造年产值9-11E左右,对应净利润是6-7E。
这个目前进度还是正常进行。增储的工作也在进行和勘探中。具体公告时间未知。
目前整个进度基本是保持不错,原计划是明年7月份出料,9月出铜,年底达产。
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赞比亚政府给中矿批了个经济特区,减免税收。目前铜的成本才4000美金左右,对应的利润目前能做到5000-6000美金,因为所得税15%减免,所以5w吨对应2.3E美金的纯利,65%的占比也有11E的纯利。硫酸这块的副产之类的利润就先忽略了。
为什么是计算5W吨呢,因为公司说这块的产能可能是个动态的,目前计划是按5-6W吨去做的,到时候可以调整。
这阿尔法ABC合计利润13+6.5+11=30.5E。我们打个9折,30.5*0.9=27.45E。给15倍估值27.45*15=411.75E市值。(实际上AB这2个稀缺资源给30倍估值都不算贵)
公司也说了,这三块,特别是AB基本没有什么周期性,且铯铷的垄断性越来越强,定价权非常高,可能明年考虑继续涨价。铜的周期性也越来越低,这三块业务是现金流的保证。有了这三块业务,公司后面的发展估计会加速。
另外公司也表明最近一年的开支较大,但是融资成本并不高,打算贷款为主,最近1年没有增发融资的打算。
目前中矿的锂矿是100%自供的,这个国内企业目前能做到这个级别自供率的,唯独中矿一家。
第二就是中矿的锂辉石成本,现在生产现金成本是5w,完税成本是6.8w,逻辑是在津巴布韦的那个发电厂略有点超预期,发电量比预期的多一点。技术优势成本可控。另外硫酸锂线完成后,成本也能下降一些。
实际上按照目前全球锂矿企业的单吨市值来看,应该是在25-35E一万吨的状态。也就是说单万吨100%自主产能的碳酸锂,对应的是25-35E的市值。
而中矿目前6.5w吨的碳酸锂,保底估值就应该是25*6.5=162.5E市值了。这个25E对应的就是现在6w价格的碳酸锂全球平均最低估值。(国内的天齐和赣锋明显的是高于这个25E单吨市值的)
至于未来碳酸锂什么时候反转,反转后,对应单吨市值对应多少,就得看板块了。
公司本来计划是把tanco的矿扩大100-150w吨选矿,2-3w吨产能,最终形成接近10w吨的产能结构,但是那边的成本一方面是过高,第二就是碳酸锂价格不理想,所以这个项目暂时搁置了。
最近1年公司非常务实的几个点,做减法和聚焦。
1、取消了tanco矿的扩产计划。
2、减缓了硫酸锂的建厂速度,本来是明年就完成3w吨硫酸锂的建设,现在只完成1w吨左右,因为投资回报率较低。
3、舍弃纳米比亚铜冶炼生产线。将纳米比亚打造成尾矿处理中心。
4、快速调整Bikita矿产的生产优先级,停产了透锂长石的采选,加大锂辉石的生产规模。但是控制在4w吨锂盐左右的规模,实际上产能可以开到6w吨。
5、铯铷业务发展较为优异,临时增加Bikita铯榴石采选线,增加500吨铯铷盐的生产,以匹配国内冶炼厂1500吨的生产产能。
另外公司认为如果这块业务继续超预期,打算扩大国内的铯铷盐生产线,终极目标是未来钙钛矿广泛运用后,目标是4000-5000吨铯铷盐生产。
6、有新的铜矿需要勘探,所以明显的放缓了Kitumba的增储进度,集中优势资源(这条是猜测的)
最后:
公司的做法真的是像个投资的老手。出手快准狠,又能对既有计划能做出坚决和果断的调整。
希望这一轮中矿依赖自身的阿尔法优势,获得现金流保底。逐步成为下个出海的小紫金。
至于碳酸锂价格,什么时候见底,我们也别猜了。因为所谓的历史经验根本无法推导未来。只能说通过现有的情况去估算和假设。
15-17年的锂矿,19-21年的锂矿的走势和市场过程都完全不一样,这次也是没法参考的。
27年锂矿不反转,按照保底估算市值411+100=511E市值。至于市场给不给,那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