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碳酸锂近期市场动态与底层逻辑变化:从短期情绪到长期规则重塑。
碳酸锂大背景我们前面也分析的不少了,系列文章《碳酸锂的周期在哪》 到《碳酸锂的周期在哪(五)》 。
近期碳酸锂市场的波动与预期调整,需从两条核心线索切入,短期 “反内卷” 情绪传导与长期新矿产法带来的规则重构。前者更多影响市场短期情绪,后者则从底层改变行业供需逻辑,我们结合最新动态做如下梳理:
1、反内卷情绪的传导与碳酸锂的 “被动跟随”
实际上这个在6月底和7月初逐级的被媒体提及然后被市场重视持续的扩散到了执行层面。
这个方向目前过剩最为严重的就是工业硅和多晶硅这块,基本产能是是需求的一倍以上。所以也才导致市场非常不看好这个方向,出现的情况就是从3万的价格涨到4万的时候就有一堆声音出来做空,对抗这次反内卷的预期。因为过去3-4年的路径依赖,导致大家对反内卷的执行力以及后续的政策都抱有较大的怀疑态度。
但是这次确实是来真的,空头有点措不及防,被打的基本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借助外力了,比如说媒体压力,短期涨幅较大,开仓比例,手续费等等。前面从高位跌下来的时候,怎么不见交易所有所偏袒呢,主要原因还是太快了,如果不及时平仓硬对抗趋势,基本是爆仓的结局。
所以这个在周5明显的降温了,周5晚间,随着焦煤主连的大跌,所有反内卷的商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为什么要说反内卷呢?因为碳酸锂这一波前面明显也是跟着反内卷的逻辑上涨的,但是跟的非常的吃力,也就是广交所的三熊在7月23日之前就非常的明显,碳酸锂一直是跟着工业硅和多晶硅被动性上涨。虽然江西的云母提锂平均成本是8-10w,但是也没有人站出来说他们是低于成本价销售,不允许现在的低价销售,因为江西大部分云母提锂都是宁德系自控了。他们内部消化了所有的产能和销售,也不存在对外销售的问题,即使高价或者低价对市场影响也有限,所以也没有人在碳酸锂这块提所谓的反内卷价格问题。
2、新矿产法落地:锂资源战略地位重构与合规性约束
我们可以观察到从2024年10月1日执行的稀土法之后,市场明显的对稀土的管理和要求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这个也明显的是上层为了应对未来国际地缘冲突不确定性做的前瞻性政策落地。今年贸易冲突加剧,稀土成了我们有效的反制手段,加上年初的限制稀土出口和对走私的打压,严格执行了新的稀土管理条例,让稀土的高度上升到了一个维度。
7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矿产资源法》(1986 年以来首次全面修订),其影响被市场显著低估。这一法律并非稀土管理条例的简单延续,而是从国家资源安全层面,将锂、钴等战略矿产的管理提升至全新维度,核心变化包括:
里面明确的提到(挑几个重点的说):
a)将稀土、锂、钴等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矿产纳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实行保护性开采。
b)建立矿区生态修复制度,强调了矿区的经济性和综合开发利用率的问题。这个将极大的增加了矿产的生产成本。
c)明确了矿产资源规划的审批机关,即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实施;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d)矿产资源督察的法律地位。
总之战略资源的锂上升到了以前没有的地位,所以7月1日先后出现了藏格的提锂停工,江西的8大家要求完成编制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目前国内从提交申报到通过审核的时间基本是1-2年时间,还有更久的。也就是说,目前按照新的规定,都应该是无法开采了,即使要恢复开采,一方面要实行战略金属的配额制,第二就是申请时间过长的问题。
所以变量就在7月24日出现了,传闻国安的盐湖提锂的证今年2月份就过期了,而且证上只有2.5万吨的开采量,但是实际上公司却开采了5万吨的量。
第二就是枧下窝也被停了,这个8月份证到期,明显的也是不符合矿业法规则的。所以面临停工的问题。
市场上很多信息认为这个是反内卷的延续,实际上这完全就是两条线。一个是矿业法对锂矿出现的底层的逻辑变化。而反内卷更多的只是价格法或者10月份要出台的反垄断法。那么不允许低于成本价销售,目前除了江西的云母以外,好像其他的也差不多在7w出头的完全成本,也不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的问题了。而江西的云母更多的是内部或者宁德客供为主,不存在销售一说,所以反内卷是影响不到锂矿行业的,或者影响并不大。
所以真正影响锂矿反转预期的是这个矿业法。如果矿业法严格执行,且都是有自然资源管理部管理并下发,那么江西所有的锂矿企业都面临停工停产的问题,而且即使不停,后面严格执行,按照上面那个重点的b),都会大幅度的增加成本,除非企业还是乱搞。
3)政策落地的即时影响
1、江特被收购,唯一一个江西有锂矿证的上市公司。
2、藏格停工
3、枧下窝停工(有不少分析师都说枧下窝有10万吨的产能,那只能说又超采了。从目前上半年公布的江西云母提锂的量来看,产能明显放大确实是存在这个现象的概率较大。)
4、国安停工
4)小事件叠加的产能冲击:供需格局或迎实质性反转
上述合规性管控已开始影响实际产能,初步测算显示:藏格、枧下窝、国安等项目停工,叠加江西其他低品位、证照不全矿山的排查,预计将影响下半年碳酸锂产能约 9-12 万吨。
这一冲击需结合上半年供需基数来看:据 SMM 数据,上半年碳酸锂累库仅 3 万吨(从年初 11 万吨增至 6 月底 14 万吨),远低于年初卖方预测的 “全年过剩 20-30 万吨”—— 供需过剩程度本就被高估。若下半年产能减少 8 万吨,叠加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储能的季节性回升,供需格局可能从 “弱过剩” 转向 “紧平衡” 甚至 “缺口”。因为价格预期向上,会有中下游囤货的,虽然到时候看到的结果是库存并未明显下降,但是流动货会明显减少,因为大家开始囤货,防止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是 “规则重构” 而非短期情绪:新矿产法下,江西云母提锂(过去依赖低合规成本扩产)的产能释放将受限。即使不停工,生态修复、品位门槛、储量合规等要求也会推高成本(预计吨成本上升 1-2 万元),而江特电机作为江西少数拥有完整锂矿证的企业被收购,也侧面印证 “合规资质” 已成为核心稀缺资源。
结语:跳出短期情绪,聚焦底层逻辑切换
当前市场仍有声音将锂价波动归因于 “反内卷” 情绪,但二者本质不同:反内卷针对 “低于成本价销售”,而碳酸锂当前价格(7 万元左右)已接近多数企业完全成本,且江西云母产能以内部消化为主,受此影响有限。真正的变量是新矿产法带来的 “供给收缩 + 成本抬升”,这一逻辑才是决定行业未来走向的核心。
后续需重点跟踪:江西低合规矿山的排查进度、生态修复成本对产能的实际压制、战略性矿产开采规划的细化落地。短期价格波动或受资金情绪影响,但行业底层逻辑已从 “产能无序扩张” 转向 “合规化供给约束”,这一变化的影响将更长期、更深刻。
有人说如果周期提前,会不会影响高度的问题。这个就暂时不要去猜测了,就好比很多人都等待明年去抄底碳酸锂,预测底部会在明年出现,而即使略微中性一点的策略都是说今年4季度或者明年1季度再去博弈碳酸锂反转,但是一个矿业法,直接让行业反转逻辑明显的提前。如果是单纯的反内卷,个人反而并不看好这次碳酸锂的持续性。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后续矿业法的执行结果。
我们后续会持续的更新后续的变化,待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