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统计一下目前锂矿行业的奇葩认知,因为奇葩认知太多,才导致目前空头这么用力,虽然写这帖子会引起争议,但是最近奇葩太多了,不得不说两句。
1、钠电池无敌,可以替代锂电池。
即使动力电池无法替代,但是储能肯定能替代。
去看看现在谁会跟宁德去配套做钠电池。当慈善家吗?现在压迫磷酸铁锂中游这么狠,高端磷酸铁锂都没什么利润,去搞低端的钠电池,看宁德能给几个点的利润。宁德要搞钠电池就自己全产业链搞钠电池。
2、未来回收可以够所有需求增长。
另外一面有说固态电池可以用20-30年。是不是有点矛的盾的感觉,自己的矛无敌,但是盾也无坚不摧。固态电池能用这么久,回收个壳吗?
3、年初机构预期今年严重过剩20-30万吨,明年继续过剩20万吨。
嘴巴长在卖方机构嘴里,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情,但是不尊重事实就有点恶心人了。上半年库存累库3万吨。这就是他们嘴里说的过剩20-30万吨?那是不是上半年这种淡季应该直接累库10-15万吨才对?
4、现在库存14万吨,需要1.5个月消化。
这个认知就更奇葩了,统计的时候把全产业链的库存加起来,消耗的时候,只开一个水龙头生产?大家都0库存生产是吗。
3个主要环节,一个环节平均5万吨库存,那么就意味着单月每个环节都要消耗10万吨左右的量,实际上只有1-2周的库存,被这些空头说成1.5个月库存。
5、只算增量,不算减量。不管怎么算都是严重过剩?
说之前讲个故事:
以前家里装修,找个熟人的装修公司做的,每做完一个环节,这个项目经理都跑来跟我算施工的量,让我签字确认,里面只看见了无数的增量,比如说水管(因为做了热水循环),墙体面积,电线等等,第一项就给我算了2万多的增项,然后我转给他了,继续第二期。
第二期完成后,他又拿来一堆增量项目,又是几万,我一看就火了,只给我算了所有的增量,减量一句不提,我就一项一项的给他来算减量,最终减量算下去,不仅第二期的增量钱没给,第一期的钱还退给我,还到差我一万。
现在的卖方机构,也是这个玩法,为了证明过剩的结论,只能乱改数据,反正要不就是需求大幅不及预期,要不就是供给超预期。反正就是为了增量去的,结论肯定是严重过剩。
6、锂矿消耗量只算理论值,不考虑损耗。
为什么机构每年算的供给和需求平衡表都是严重过剩,但是从真正的统计库存上面来看,包括上市公司的库存表里面来看,都没有怎么增长。
因为他们都只是简单的将单GWh乘以0.65或者0.68,计算出消耗的量,真当这些电池厂都是100%的良率?废旧电池都用来梯次利用了?
行业现在平均良率才刚9成出头,即使做到能二次梯次利用的再生产的循环良率,也只能接近95%。生产损耗的电池只能当废旧电池处理了。这里的损耗没有一个卖方提过。
7、奇葩的卖方研究员
多头能拿出来去用无人机守夜勘探的精神,为什么卖方研究员就不能好好的统计一下全球目前所有在产的产能到底有多少。再这样混下去电新组都要解散了。每天说自己没事做,板块行情不好,还想要奖金?没事做自己就不能好好的学习充电,看看预期差到底在哪?
数据都是抄来炒去的,错的离谱的半年前的数据都在引用。
统计一下最近1年全球停产的量到底有多大,多少项目减产,多少项目延期了?真正把这些事情做完后,你会发现,供需已经反转了。
8、锂矿根本不缺,想开就立马能出来,想复产就能上量。
去看看过去5年的项目,看看那些最优秀的项目单万吨碳酸锂到底需要多少钱,建设期需要多久,爬坡需要多久。
还有海水提锂?是不是我去公海圈块区域,说这个区域是我公司的,然后说海水锂含量1亿吨。公司的锂储量就能是一亿吨,VC赶紧投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