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目前发现了三个类似的现实和股票走势出现不匹配或者说背离的机会。我们一一讨论一下:
1、新易盛业绩估值和走势的背离
今年3月18日的时候,出现了一次新易盛的小作文,说1季度业绩超预期能环比继续增长20-30%。基于对行业的敏感度,加上对估值的计算,认为新易盛存在较为明显的低估博弈机会,去找产业的人了解后,也是说一季度需求很好,供不应求,所以这里就开始逐级考虑了。
后面因为毛衣占的影响,大幅度挖坑了一波,反而觉得会有类似2022年4月份模仿天齐锂业的走法。所以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做多新易盛。后面即使1季度落地了业绩,市场也没有明显的反馈,后面就不用我说了。
做到120-170逐级兑现了,完全是参考了22年天齐的涨幅和路径,结果飞了这么多。所以有时候真的是上涨要靠天时地利人和。
2、储能。
今年上半年储能的增速就不用说了吧,增速简直匪夷所思的100%左右,但是机构和看空的卖方认为是抢装和需求前置,后面会大幅度下降,下半年还会衰退。
现在到了7-8月份,需求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加速迹象。
本来储能的安装周期是6-12个月,意味着招标的订单会在半年后和一年逐级落地,前面市场披露的都是招标订单都是持续的环比同比高增长,这需求落地怎么可能会下降呢?
叠加欧洲需求炸裂,加上7月份澳洲新补贴落地后,需求继续炸裂增长。阳光这种不乱预期的公司都认为未来2-3年澳洲和欧洲能持续50%的增速。
阳光也是一季度业绩落地后发现超预期开始关注,少量观察仓,卖飞新易盛后开始移仓阳光。
但是开始市场对这些都不感冒,股价相对低迷。最近又被市场认知并加速了。
半年报出来的时候,因为研发费和计提略微超预期后导致业绩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高。但是即便如此,这个还是很便宜,现在是牛市可以给溢价。传统逆变器业务保底,储能业务作为超过传统业务的新增点,AIDC作为明年三足鼎立的催化剂。
一个平均10年都是30%左右毛利的公司,增速如此夸张凭什么不给溢价?牛市预期下的科技股都已经40-50倍静态估值了,包括工业富联这种传统业务叠加新业务的溢价,阳光静态只给15-20倍?
牛市的情绪就应该给溢价,这种模式适合牛市打法。因为熊市的流动性和悲观预期,即使有时候现实看上去非常的好,但是股票就是不反馈,出现长时间的背离。
3、锂矿。
供给端:本来行业供需平衡是明年才会出现紧平衡预期,2027年出现错配并反转。
但是7月新的矿产法打破了这个预期,很多人以为还是反内卷导致的逻辑,实际上矿产法是国家对稀有战略金属有控制权的一种延伸,跟反内卷完全不是一条线,属于去年10月1日稀土资源法的延伸。
基于这个矿山法,藏格,中信国安,jxw,相继停产。而930日江西八大家会提交储量信息,变更矿种。这个意味着只要判定锂矿,就得停产。
供需直接影响20-25w吨,这个足以改善今明年的供需平衡。
更详细的供需平衡表实际上已经在其他文章里面详细论述了。很确定的就是现在供需已经反转了。明年新增需求已经明显的大于供给产能,哪怕看上去最近有一些项目落地,那也都是在供需表里面的。而且目前新增项目已经还是没有几个,这意味着未来2-3年落地的项目只会越来越少。另外叠加新矿产法的执行,对供给端的压缩,让这个平衡提前到来。
除非新的矿产法不依法执行。
需求端:这个是重要的,就是今和明年的需求显然已经大超市场预期了。分析师哪怕是在半年更新策略的时候都是给今年一个极低的预期。
另外这一波固态的发力点是催化剂。先导电话会议对明后年下游电池厂的扩产预期是导火索,说的是产能扩产翻倍,现在电池厂对未来两三年的增速非常乐观。但是机构卖方等不知道在想什么,可能认为是过于内卷导致不盈利?但是实际上电池一直是整个产业链最赚钱的环节,看看宁德就知道了,而且电池厂目前前排的普遍产能利用率都90%+了。
需求端的增速一方面是储能,第二是单车带电量的提升,今年车企明显的转移战略核心从混增到纯电,第三是重卡,叉车,工程车的电动化提速,第四是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加速应用,半固态同等GWh用锂量提高20-30%,全固态则多2-3倍。
有人说全固态还很远,但是看看人形机器人,产业量产依然很远,但是妨碍今年年初都上涨3-5倍吗?
所以这里面存在巨大现实预期和股票走势上的背离,唯一和前面两个有点差距的是,前面两次机会是明牌了1-2个月开始体现,而实际上锂矿现在这些预期差还没用完全体现出来。
总结:
这个方法实际上在熊市和牛市里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熊市缺乏流动性的背景下,哪怕存在较大的现实和股票走势预期差也不一定会被市场挖掘并上涨。所以会出现看上去一直很便宜,现实也很好,但是就是不涨。
但是先生,这是牛市。越往后预期的往往更为疯狂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