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花了差不多1个小时,读了一下迪安诊断的半年报。其实,最大的亮点就是,经营性现金流了。公司提出了现金流>利润>营收的目标,然后现金流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说明什么呢?说明迪安诊断的团队执行力非常强。
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与其虚假的繁荣,不如挤掉水分,实达实的回款。因为本身迪安所处的行业就面临地缘政治、医改政策、行业周期、技术升级四个周期相互叠加,IVD行业处于大变局的震荡期和平台期。公司的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此时再追求规模只会让公司账面进一步难看,收不回来的账款不断吞噬公司的利润,虚假繁荣资本市场也不会买账。
而且,经营性现金流是公司最重要的生命线。。在应收账款没有彻底解决之前,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
还有一个我关注到的亮点就是:对比去年的三级医院的收入占比和特检收入占比都有所提高。其中三级医院的收入占比从24年年报的42.82%提升到了今年半年的49.28%,特检收入占比从24年年报的40.31%提升到了47.63%。
这两个数据的提升,直接影响的就是在检验因为集采整体降费的背景下,迪安的诊断业务毛利率还提升了一点:
那么,对于整体营收的下降,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减少了部分低毛利的常规业务的规模,集中力量主抓高质量的特检业务。
有针对性的放弃一些业务,同时加大回款力度,那么应收账款的下降就是必然:同比去年同期应收账款下降了17.58%。
报告期内,新增签约客户1,036 家,其中三级医院 133 家、医联体/医共体 16 家,有力支撑了市场份额的稳固提升。报告期,越南迪安获得CNAS 颁发的 ISO 15189 认证证书,本地市场开拓显著提速;同时,积极整合边境区域医院资源,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援建医院业务;携手国内顶尖三甲医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及健康管理中心的国际化布局;并协同国内体外诊断(IVD)企业,共同开拓中东地区的检验市场,挖掘潜在业务机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首家海外实验室经营发展稳定,为下一步开拓更多的海外业务奠定了基础,这不准备沿着一带一路沿线拓展,下一个重点目标是中东市场!)
公司通过“智检联域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赋能,成功构建了区域医疗协同数字化生态网络与全链条智能化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源自重庆荣昌项目的整合式“三重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区域整体业务模式,已在浙江、黑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县实现因地制宜的复制推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共建实验室 45 家,累计共建实验室已超过800 家。(这是迪安适应国家医保改革战略给出的综合解决方案,且已经打出标杆,后面就是各地复制)
“精准中心”是公司与三级医院合作共建的院内综合性特检平台,是迪安诊断“技术+产品+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研+外部合作”双轨并行策略,并融合人工智能辅助报告系统,在肿瘤伴随诊断、遗传病诊断及感染病原体检测领域构建了显著竞争优势;通过实施标准化实验室流程、精益化运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同步实现了业务增长、降本增效与质量管控的目标;并依托技术落地、产品创新与高效管理的协同效应,持续强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粘性,提升市场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新增精准中心 9 家,累计达 99 家(其中 61 家已实现盈利)。
可以说精准中心是迪安诊断适应国家医疗系统改革中的精华产物,是迪安核心竞争力最强的壁垒,精准中心这里不进一步展开,只看对比数据,今年达到100家是妥妥的了,同比去年底53家盈利,到半年报已经扩大道了61家。
最后,提一下,迪安诊断的借款规模持续下降,自然而然的也是现金流充裕的表现。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可能公司追求现金流过后,整体经营上再费用管控上就直接体现了出来,研发费用的降幅偏大了一点,管理费用再AI的加持下,应该成为下降的主角,力度还不够。。至于销售费用,其实一定程度上没有降,可见行业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至于盈利,和扣非亏损!其实行业在周期底部,面对的情况就不赘述了。比起金域医学来说,迪安诊断能盈利已经不错了。中报计提了差不多2个多亿吧。。
7点多起床,读财报到下笔,一下就快2小时了,马上就开盘了,就先这样吧。。整体上,我觉得是中性偏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