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部分股票的归宿就是10pe,对于实业投资来说,10年回本大概是一个可接受的年限。别看很多股票,现在100pe,实际也是奔着几年后的10pe去的。2017内房大牛市,很多内房股甚至给到了40倍PE(TTM),站在当时也是合理的,房价在涨,有大量的已售未结(合同负债),预示着后面营收利润都会大幅增长,专业术语叫肉在锅里,虽然静态市盈率已经40-50pe了,但很多投资者显然不准备获利了结,因为前瞻市盈率有的公司只有5pe,甚至还有部分小地产公司前瞻PE是2倍的,那怎么舍得走。
2021物业股,一些公司甚至到了100倍PE,站在当时的角度也是合理的。当时的碧桂园服务,母公司尚未暴雷,每年其输出大量新楼盘给物业,同时物业公司ipo大量融资,用融资的现金又去收购其他物业公司,把资产负债表里的现金通过并购的方式迅速变成利润表里的当期利润,资本市场又给出正向反馈,基于年年利润翻倍的逻辑,给个100倍Pe又怎么了,站在当时的角度,逻辑自洽,商业闭环,合理。同样当时的永升服务也怼到了100倍PE。
2021的互联网,白酒,都给怼到了100倍PE估值。站在当时,100倍,200倍都有对应的故事,都显得理所当然。
如今,还有哪些100倍PE是在交易三五年后的10倍PE呢,我没那么勇敢,不敢At他们。怕他们狂热的粉丝进攻。
$融创中国(01918)$
$碧桂园服务(06098)$
PS: 不是说本人多么厉害,能看透。实际上作者也是2017在静态市盈率已经50倍舍不得卖出,因为他也在按计算器,按出来前瞻市盈率只有5倍,认为低估,变态低估,越长越便宜的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