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SZ300777)$
中简科技:六代机碳纤维核心供应商,2026年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高端碳纤维龙头受益于军工与国产大飞机双轮驱动
投资亮点
中简科技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高端碳纤维核心供应商,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山西煤化所,曾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发任务,具备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工程化经验。
核心投资逻辑:公司作为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领域的核心供应商,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期将受益于“十四五”收官之年的装备采购放量,2025年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期随着四期项目投产和ZT9系列渗透率提升,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长期则受益于国产大飞机产业化和全球航空碳纤维需求增长。
核心逻辑
1. 六代机量产在即,碳纤维需求爆发
根据行业信息,中航成飞、中航沈飞、中航西飞的三款六代机将于2026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这三款新型战机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显著增加,预计2026年仅六代机带来的ZT9H系列碳纤维新增需求量就将达到300吨。
碳纤维复材用量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军机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先进战机碳纤维复材用量达20%~50%。美国最先将碳纤维复材用于军机,从20世纪60年代用于军机舱门、口盖、整流罩等非承力部件,发展到现在的机翼、机身等主要承力结构。
中简科技的ZT9H系列产品作为支撑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核心材料,在2025年需求量预计较2024年显著提升。该产品在拉伸强度、拉伸模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跨代提升,部分指标超越国际水平,主要满足新一代航空装备需求。
2. 产能扩张加速,保障订单交付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简科技正加速推进产能扩张。
公司目前现有产能为基础:2022年ZT7系列一、二期产能合计420吨;2023年三期项目(3条200吨ZT9系列产线)投产,新增600吨高端产能。
2025年5月30日,公司公告投资14.02亿元建设年产2000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产品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预计36个月。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8,800万元,年利润总额91,028万元,净利润77,374万元。
公司基于用户急迫需求启动了四期项目,旨在突破高端碳纤维产能瓶颈。实质性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细化方案加快论证,力争2025年内产出产品。
3. 业绩预测:2026年迎来跨越式增长
基于六代机量产计划和公司产能规划,我们预测中简科技2026年业绩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军用碳纤维出货量:不计算民用大飞机和商业航天碳纤维的出货量,预估26年军用碳纤维出货600吨
营业收入:预计26年营业收入16亿元
税前利润:预计26年税前利润10亿元
这一预测基于公司历史业绩表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45.39%;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23.16%。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进一步提速,单季度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62.89%;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增91.29%。
4. 技术壁垒与市场地位
中简科技构建了全链路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从原丝制备到碳化设备均实现国产化。公司创新性地采用“积木式”验证流程,在高端装备材料领域实现了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公司核心产品ZT9系列2015年研制成功,2023年进入稳定批产阶段,是国内唯一实现工程化应用的第三代碳纤维产品。ZT9H作为该系列代表,在拉伸强度、拉伸模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跨代提升,部分指标超越国际水平。
在预浸料制备环节,国际巨头已实现0.05mm超薄预浸料量产,国产产品最薄仅达0.12mm,直接影响复合材料制品轻量化水平。但中简科技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正逐步缩小这一差距。
5. 估值与投资建议
基于中简科技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的稀缺性和领先地位,以及六代机量产带来的巨大成长空间,我们给予公司50倍PE估值。
按照2026年预计税前利润10亿元计算,合理估值应为500亿元。较当前市值有显著上升空间。
投资建议:强烈推荐(首次覆盖)
风险提示:
军品降价压力:军工行业存在年度降价惯例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三期项目产量尚未达到设计产能,生产成本较高;四期及新投2000吨项目建设周期长(36个月),若延迟将影响收入确认
客户集中度高:军工行业特性导致客户集中于大型央企
结论
中简科技作为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六代机量产带来的碳纤维需求爆发。公司技术实力雄厚,产能扩张加速,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预计2026年公司军用碳纤维出货量将达到600吨,营业收入16亿元,税前利润10亿元。给予50倍PE估值,目标市值500亿元。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分享中国航空工业升级带来的投资机遇。
以上内容基于公开信息和研究分析,投资有风险,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