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行业防止内卷的政策是不是应该在路上了?

用户头像
股市聊斋
 · 四川  

氨纶行业目前确实存在明显的恶性竞争(“内卷”)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产能严重过剩与价格战
产能扩张失控:2024年全球氨纶产能达175万吨,中国占75%以上(约135万吨),但国内表观需求量仅101万吨,产能过剩率超34%

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氨纶价格延续单边下行,屡创新低;主要原料PTMEG价格同比暴跌29%,但成本下降未能支撑盈利,行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局

企业普遍亏损:多数企业因低价竞争陷入亏损,外资企业如韩国泰光、晓星因无法盈利,被迫关停中国生产线(如泰光常熟工厂连续三年亏损)

🔄 2. 低端同质化竞争加剧
产品同质化严重:普通氨纶技术门槛低,企业依赖规模扩张抢占市场,导致低端产品陷入“价格战”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在头部企业(如华峰化学新乡化纤)通过垂直整合降低15%-20% 成本的优势下,中小企业因缺乏规模效应被迫退出或转型细分领域

🌍 3. 外资撤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