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热闹得很,紫金矿业的半年报一出,朋友圈里又炸开了锅。232亿的净利润,54%的增长,还有黄金业务要分拆上市的消息,怎么看都是大利好。可我认识的老张上周刚割肉了紫金矿业。
一、市场热闹背后的冷思考
眼下A股站上3500点,成交额连续破万亿,有色金属板块更是风头无两。紫金矿业的亮眼业绩、非银金融的逆势吸金、超七成投资者盈利的调查结果,表面上看确实一片欣欣向荣。
但细看资金流向就会发现端倪:主力资金净流出712亿,电子、机械等板块被抛弃,非银金融虽然获得38亿净流入,但这更像是存量博弈下的板块轮动。就像菜市场里的小贩们把白菜从东头搬到西头,总量没变,只是位置换了。
二、流动性才是硬道理
这些年我算是看明白了,什么业绩、概念、正策,说到底都是表象。股市里真正的"永动机"只有一个——流动性。钱多了水涨船高,钱少了万物凋零。
记得2015年那波牛市吗?当时多少专家分析经济基本面、改革红利,结果央行一收紧流动性,再好的故事也成了事故。反观现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哪怕经济数据再难看,美股照样创新高。
个股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观察过上百只股票的表现规律:但凡能持续走强的,背后必定有资金在默默推动。就像给气球打气,气足了自然往上飘。
三、中报预增的"双面镜"
说到业绩预增这个老话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今年中报季刚开始,盛屯矿业和齐峰新材这对"双胞胎"就给散户上了生动一课。
两只股票同一天发布预增公告,结果一个持续上涨20%,另一个高开低走跌回原点。有人说是行业差异,有人说是估值高低,要我说都太表面。真相是:股市里炒的不是消息本身,而是定价权的争夺战。
机构投资者就像高明的魔术师,他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布局盛屯矿业。等公告出来时,人家筹码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而齐峰新材呢?看似同样的利好,但机构压根没参与。
四、识破"障眼法"的关键
很多朋友喜欢盯着资金流向数据做判断,这其实已经落入了行为金融学说的"可得性偏差"。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资金流向早就能人为制造假象了。你看到的净流出可能是对倒出来的障眼法。
我这些年用的量化工具就聪明得多——它不看你说了什么(公告),也不看你做了什么(买卖方向),而是看你留下的痕迹(交易行为特征)。就像刑侦专家破案不看口供看物证一样可靠。
图中橙色柱体显示的「机构库存」数据就是典型例子。盛屯矿业在公告前就有明显异动,而齐峰新材从头到尾都是散户在折腾。这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利好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五、紫金矿业的启示
回到开篇的紫金矿业。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光鲜的业绩数字和分拆上市的利好消息。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消息背后的资金逻辑。
少看消息多盯数据:消息是给散户看的烟雾弹理解市场本质:流动性决定一切善用工具:人脑算不过电脑保持理性:别人贪婪时更要冷静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投资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清醒。当你能用数据还原市场真相时,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复杂的涨跌规律其实有迹可循。
声明:
本文提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若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方式。谨防不法分子冒用名义进行非法证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