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瞄准液冷赛道,基金重仓布局核心标的

用户头像
小雅攒钱记
 · 上海  

最近资本市场有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液冷概念股被基金疯抢,一边是维生素价格暴涨360%却有三成相关个股不涨反跌。这让我想起读书时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你的认知方式。"

一、液冷赛道爆火的底层逻辑

看着最近液冷概念股的表现,我不禁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接触程序化交易时的震撼。当时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往往藏在最基础的数据里。

互联网大厂的财报数据揭示了真相:阿里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19.8%,腾讯增长119%,海外巨头合计增长69%。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而是产业变革的先行指标。就像我当年用过的那个量化工具,最厉害的不是它能预测未来,而是它能客观呈现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基金经理们显然深谙此道。长安鑫瑞科技的王浩聿说北美大厂已开始新一轮军备竞赛,这话让我想起行为金融学里的"羊群效应"。但真正的聪明钱,永远是在羊群行动前就已经布局完毕。

二、维生素涨价的启示录

说到产业变化,最近维生素D3价格暴涨360%却有三成相关个股下跌的现象特别值得玩味。这就像我经常跟朋友说的:同样一个消息,对不同股票的影响可能天差地别。

看看「天新药业」和「华恒生物」的对比就明白了:

天新药业」从2024年二季度就有资金开始潜伏,这种前瞻性布局让我想起有效市场假说里的"半强式有效市场"理论。而「华恒生物」直到热点出来才有资金短暂参与:

这完美诠释了行为金融学中的"信息反应不足"现象。散户总爱追热点,而聪明钱早就提前布局。

三、技术替代的必然性

回到液冷赛道,广发科创主题的贾乃鑫说得对,随着芯片功率提升,传统风冷已难满足需求。这让我想起创新扩散理论中的"跨越鸿沟"阶段。

民生加银的范明月说2024年是液冷从0到1的拐点之年,这个判断很精准。就像我这些年观察到的,任何技术替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看着这些专业机构的操作,我想起刚入市时犯过的错误:总是追逐表面热点,却忽略了背后的资金动向。直到开始用量化工具观察「交易行为」数据,才真正明白市场运行的规律。

现在的我更加坚信:投资不是猜谜游戏,而是基于数据的概率游戏。就像液冷赛道的崛起,早有数据预示;维生素个股的分化,也有迹可循。

最后想说,无论是液冷还是维生素,关键不是追概念,而是理解背后的产业逻辑和资金动向。市场永远在变,但人性不变,这就是为什么量化工具永远有价值。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旨在分享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部分数据如有疏漏或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本人从未设立任何收费群或提供个股推荐服务,谨防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