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疯狂涌入A股,却愁坏了大佬!

用户头像
小雅攒钱记
 · 上海  

引子

最近一则消息让我眼前一亮: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峰。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超过90%的美国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这不禁让我想起十年前刚开始接触量化投资时的情景——当时市场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现在,而如今,数据已经成为投资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外资为何突然青睐A股?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美国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生物技术以及新消费公司等创新领域尤为关注。这种兴趣不仅限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更已延伸至A股市场。许多量化基金和宏观基金正通过A股ETF及指数期货产品加码中国市场配置。

市场回暖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中国在多个新兴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日益凸显,政府持续推出稳经济、促市场的政策措施,市场流动性环境显著改善,以及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现实需求。

国际金融协会(IIF)的统计显示,8月外资净流入新兴市场的450亿美元资金中,中国市场独揽390亿美元。与此同时,高盛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对华净买入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

二、「外部杠杆型行情」的本质

市场背景:缺乏政策引导,消息面成为主宰短期交易的主要因素。

市场表现:

强者恒强:消息面对股价的作用不是引导,而是强化。物极必反:消息面对股价的作用不仅强化,也会反噬。

成因分析:

反身性理论:股价和消息互相影响,诱发「马太效应」,导致「强者恒强」。均值回归理论:股价围绕着价值波动,诱发「盛极必衰」,导致「物极必反」。

三、案例解析:机构资金的「先知先觉」

案例一:弘业期货

这是「弘业期货」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从图中不难看出,实际该股其实早就开始表现了,当时大家只是把他当做券商影子股看待,绝对不会想到这可是最正宗的大金融概念。但是数据告诉我们,当市场极度低迷的时候,竟然「机构库存」数据可以持续活跃几个月的时间。这是真正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啊!只能说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案例二:百大集团

这是同样属于大金融概念的「百大集团」的「交易行为数据图」。从图中不难发现股价也有反弹的趋势,但很快就结束了。或许也有资金去做,但是得不到更多的资金响应,也就是属于自娱自乐,结果股价没几天就崩了。

这里必须要强调下,「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一只股票整体的机构大资金活跃程度,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无法活跃。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只股票得到多少资金认可的数据。

该股和「弘业期货」相比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所以别看这两天涨了,你确定能持续吗?市场反弹的时候,多数个股都在上涨,但能反弹多久就不好说了。咱们不就是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多涨几天,但这既不取决于行情,更不取决于我们的愿望有多强烈,有且只有机构资金的参与程度说了算!

四、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重视数据:不要只关注表面的消息面变化,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机构动向:机构资金的流向往往能预示未来的市场走势。保持理性:不要被短期的涨跌所迷惑,要有长期的投资眼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量化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

五、结语

回到开篇的新闻,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达到五年峰值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市场环境的改善和投资价值的凸显。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学会利用数据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

最后提醒大家: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整理而成,仅供交流使用。部分数据和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人删除。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请大家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