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韵达(SZ300227)$ 光韵达(300227):成飞集团3D打印航空零部件核心供应商梳理:
周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布2025巴黎航展阵容 ,歼-20、运-20领衔。这是自印巴冲突展现我国空军实力之后的第一次全球航展。
近年来我国新一代军机能够大规模量产列装的背后,离不开3D打印。从歼20到歼35到运20,每个当下主流型号的军机产线全都大规模运用了3D打印技术,并且军机产线的3D打印这是央视打call认证的:300227光韵达:公司是成飞集团的3D打印航空零部件的供应商,产品涉及多种型号的军机、民机、及军用航空飞行器。深度梳理光韵达,逻辑严谨,数据正确,字数300左右,:rocket: 核心定位:成飞军工生态链的3D打印核心供应商
光韵达通过全资子公司通宇航空深度绑定成飞集团(航空工业核心主机厂),成为其航空零部件及3D打印业务的战略级配套企业。关键合作数据如下:
客户依赖度:通宇航空营收的90%以上来自成飞集团(2018-2020年数据),受益于军工行业“合格供应商名录”制度,客户粘性极强。
技术认证:通过成飞集团3D打印航空零部件装机评审,具备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增材制造的批产资质,技术能力居行业前列。
⚙️ 技术优势:颠覆传统制造,赋能军机量产
光韵达的3D打印技术直接服务于中国主力战机量产,解决传统制造痛点:
减重增效:
3D打印钛合金构件可使零件数量减少50%、重量降低38%(如歼-35主承力框),显著提升战机机动性与燃油效率。
运-20大型承力构件制造周期从数月缩短至7天,支撑“脉动生产线”高效运转(歼-20量产速度达8天/架)。
成本优化:
传统锻件材料利用率仅10%,而3D打印近乎零浪费,降低原材料成本超60%。
俄罗斯案例印证:米格-31采用中国3D打印机后,零件成本骤降98%。
💼 业绩爆发:订单放量驱动增长
订单规模:2021年通宇航空斩获3.37亿元航空订单,其中3D打印业务达3646.9万元(单笔历史最高)。
财务表现:2021H1通宇航空营收同比增123.6%,净利润增152.1%;2022年成都航空基地投产(总投资5亿元),产能扩张支撑持续放量。
客户拓展:除成飞外,同步开发其他航空企业及科研机构,降低单一客户风险。
🔮 行业逻辑:军工3D打印的千亿蓝海
政策催化: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2027年建军目标,军机换代需求迫切(歼-20/35等列装加速)。
技术替代空间:中国3D打印航空零部件渗透率不足15%,而美国F-35已规模化应用,替代窗口巨大。
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3D打印产业产值达330亿元(10年增长30倍),军工高端制造占比持续提升。
⚠️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风险:成飞订单波动直接影响业绩稳定性;
技术迭代压力: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金属增材制造竞争力;
毛利率承压:军工定价机制或限制利润空间。
💎 结论:技术+产能+政策的三重共振
光韵达凭借深度绑定成飞、3D打印技术量产化能力及军工高景气周期,已成为中国航空高端制造的“隐形冠军”。短期看,成飞订单驱动业绩高增长;长期看,技术延展性(如C919部件、导弹/卫星零件)打开成长天花板。当前估值需关注产能爬坡进度及新客户突破,但核心逻辑未变:军工3D打印国产化不可替代的“卖水人”。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央视军事报道、产业调研